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
据《劳动报》报道,2012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中央政府定调,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的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今年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与以往不同,规划首次明确指出,上海要力争在2015年基本确立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千万亿元。
跨境人民币结算增速8倍
去年,是人民币跨境结算数量质变的一年。“我行去年新增人民币结算业务量800亿元,累计突破千亿,比2010年增加了800%,”中行上海分行国际结算部副总经理张欣园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又新增300亿元。”
作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领军者,中行的数据一定程度上提炼了上海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市场上的“飞跃”。据悉,截至2011年末,上海地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达到4080亿元,其中2011年业务量突破3300亿元,约占全国当年总量的16%。
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开始用人民币结算,还有行进中的利率、汇率市场化,这些都在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张欣园分析,未来,上海将在人民币国际使用上形成一个在岸中心,引领全球人民币结算。
股交所开张奠基资本市场
上海定调全球人民币定价中心,在全世界形成具有风向标作用的“上海价格”,离不开完善的金融市场建设。
根据上海“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力争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今年2月15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开张纳客,首批19家企业挂牌上市。这是上海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一块重要“塔基”。中心致力于与证券市场实现对接,除为挂牌企业提供定向融资、重组购并、股份转让等服务外,还为挂牌企业实现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发挥培育和辅导作用。开业至今,日均成交金额30万元左右,交易平稳有序。
白银成今年期货市场排头兵
在上海丰富的金融市场体系中,最具价格“发现”作用的期货市场,今年也将应来“新军”。4月24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白银期货交易。5月10日,白银期货合约正式登陆上海期交所挂牌交易。作为今年首个期货新品种,白银期货的推出,将优化白银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我国贵金属期货序列。
紧随其后,上海期交所宣布,5月3日、4日、8日分别在上海、深圳、北京举办三期“白银期货分析师培训及原油期货方案调研”会议。“这无疑给市场发出了又一个信号,白银期货上市之后,很可能下一个品种就是原油期货了。”上海某期货公司高层说。届时,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将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