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投资两个亿的岛 平潭: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
“小时候就说村子里要建码头,直到前几年还只是做了一个小避风港。哪想到从前年底开始,9个月时间就建好这么大一个滚装码头。平潭一天投资一个亿,见效快。”平潭澳前镇东澳村村委副书记,年逾50的老念,指着码头远处的“海峡号”说,现在来往台中、平潭的人很多,每周四班。“海峡号”是大陆首条对台高速客轮航线,也是航程最短的航线,到台中仅需2.5小时。
一天投资两个亿的岛
10月末,证券时报记者经平潭海峡大桥上岛,这是目前唯一的陆路通道,从福州市区出发花了1个多小时;而3年前去平潭在码头光等候就等了3个小时。
据证券时报报道,平潭原是福州的一个县,也是国内第五大岛,面积约香港本岛的4倍。沿主干道一路开车,两边散布正在平整土地的工地或海岛民居,城区和国内一些地方的普通县城差不多,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沿街建材店、家具店、五金店特别多,经常大半条街都是,显示这里正处于大开发初期。
平潭“一天投资一个亿”的说法在福建很流行。“现在是一天投资两个亿了。”见到记者时,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主任蔡露说,有人认为平潭开发过度了,实验区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原因是平潭基础设施基本空白,要三年就形成对接台湾的条件,平常的发展速度无法完成,所以才推出一年投资300亿、两年投资600亿、五年投资2500亿的计划。这是大数字,因为福建全省去年财政收入一共才2500亿。
在福建海一船务公司人事主管李生看来,平潭最大的变化就是海峡大桥的贯通。海峡大桥贯通前,通往平潭岛靠摆渡船,顺利也要3个小时,遇到风浪摆渡停行,少则七八个小时,多则一两天。“以前,我们平潭人基本上都不呆在当地。如今方便了。年底开工的高铁大桥更将从福州市区到平潭的车程缩短到一小时内。”另一大变化是水、电,平潭的电价现在已与内地拉平,而在以前岛上的电价是内地的两倍;随着海峡大桥架设进入岛内的4万吨水管,让长期困扰当地人的用水短缺问题得以改善。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突破口,福建省政府提出了举全省之力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三年建设,平潭新城区迅速崛起,海坛大道、环岛路等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完成。
优惠政策筑巢引凤
平潭开发,政策引路。重点扶持的产业比如物流业,注册后可享受按差额征收营业税;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
平潭对台经济优惠政策比较细化,比如平潭航运企业从事平潭至台湾的两岸航运业务免征营业税。台湾人来平潭工作,台湾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折合人民币差不多也是3500元,扣除起征点后折合人民币1.9万元以下月薪的税率是6%,而大陆是25%,这个差额将由福建政府补贴。更多的先行先试政策,简单点的开始试了,比如在码头兑换新台币,大部分还有待开始,比如“在证券业扩大对台资开放的过程中先行先试”、“平潭综合实验区内的台商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等。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巨额投资中,国家每年财政拨款只有14亿,所以平潭有央企BT(建设—移交)模式建设项目、银行贷款等等,重点还是招商引资。平潭的推广正在进行,但更多政策还在落实之中。比如注册平潭的企业,如果符合产业目录,所得税省市部分全部留给平潭,而平潭又返还企业50%~70%;这个目录还在上报阶段,出台有待时日。
也正因如此,目前来平潭的台资企业并不多,注册的多是小型台资外贸企业。不过,实验区成立后,已有400多批次台湾重要团组来考察洽谈,平潭今年前10个月新增外企49户。管委会经发局张炜华对记者表示,大规模招商其实还有待展开,想根据批准的产业目录选择性地招商,“一些开发区的前车之鉴很多,比如开发后很多企业一哄而上纷纷圈地,然后数年不动或变相开发房地产。”他说,考虑到平潭是一个海岛,土地有限,要发挥海岛特色和对接台湾产业转移,所以重点规划发展电子信息、高端机械装备等产业;发展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科技、特色船舶修造等现代海洋产业;还有旅游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等“无烟工业”。
传媒中心主任蔡露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目前基础对接条件差不多了,明年转入产业发展,产业招商需要配套的政策,细化的产业目录已上报中央,不久后有望批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