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精彩推荐

台商眼中的海西二十年: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2012-11-15 08:09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王思羽

平潭海峡大桥。

平潭海峡大桥。

大陆首条对台高速客轮航线“海峡号”,到台中仅需2.5小时。

大陆首条对台高速客轮航线“海峡号”,到台中仅需2.5小时。

平潭实验区获批之前,当地楼盘每平米3000元左右,现在房价直抵万元。

平潭实验区获批之前,当地楼盘每平米3000元左右,现在房价直抵万元。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工人给蝴蝶兰花苗修枝。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工人给蝴蝶兰花苗修枝。

  “我早上8点起床,不管是坐海峡号还是搭飞机,中午就可以回到台湾家里吃午饭,但在前几年,我们早上从福州出发,天黑了才能回到台北。”站在福州国际大厦25楼窗前,郑德汐有些感慨,“第一次来福州的时候,这边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高楼林立。”

  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郑德汐算是来大陆发展的第一代台湾商人,在福州已有22年。

  作为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加上祖籍的原因,台商大多对福建有种天然的“亲近感”。1993年、1994年,来到福建的台湾商人达到高峰,不过,因交通、产业配套等不便,后来大多转移到了广东、江苏。在两岸实现“三通”之前,没有直航,尽管福州距离台北仅200公里,却必须先从台北飞到香港,再从香港飞到福州,绕飞2800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比到广州、北京等城市还要远。郑德汐说,那时候大家都很无奈,“咫尺变天涯”。

  福建提出海西战略后,台商数量开始回升,其中就包括目前在福州经营台湾购物商城的张环城。商城开张近一年,以台中、嘉义等台湾18个县命名门店,店里销售相应的县特产,从金门的高粱酒到宜兰的鸭赏,应有尽有。商城的员工50多人,其中20多人是台干(台湾过来的干部),几乎占了员工数量的一半,这是以前台资企业当中很少见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台湾和大陆薪资水平的拉近。

  张环城说:“台湾物价已经20年没怎么涨,但工资也没怎么涨,大学毕业生起薪2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4000多元,而大陆这边刚毕业的起薪两三千元,两岸薪资差距和10年前相比已经没那么大。这些年,台湾经济不景气,尤其在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愿意来福建发展的年轻人增多。”

  “海西是一个机会,我们很希望海西尽快建设好,因为这是我们台商通往大陆最近最便捷的门户,我们希望把海西当做跳板,能够通往珠三角、长三角,甚至到内地。”郑德汐说,“不过目前海西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福建省的交通网络还没有完全建成,比如福建南下到广州的铁路还没有打通,港口建设也还没有完成,配套产业不如广东、江苏等地完善。”

  身处经常服务台商的机构,郑德汐认为,海西对台商的吸引力还需继续提升。

  但不管怎样,如今的福建正在迎头赶上。基础设施建设上,福建正在着力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高速公路、铁路、港口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平潭岛“海峡号”高速客轮也将扩展路线。

  郑德汐说,台商最期待的平潭至台北航线明年将会开通,届时两岸往来将更加便捷。(杨晨)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责编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