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台商服务中心  >   各地台商

靠“四本”成功心法 台商林清发的创事业“骑”迹

2017年10月26日 20:27: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台商林清发“四本心法”创事业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北京台商协会会长林清发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北京捷安特商贸公司董事长林清发曾是自由车运动员、教练,他能从选手变老板,靠的是“四本”成功心法:“本行、本业、本尊、本土化”。

  1989年7月5日,时任自由车教练的林清发,在结束一场香港比赛后,就只身前往北京考察。

  “我是为第2年的北京亚运会铺路;…气候、场地都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同时也要了解大陆自由车运动发展的状况”。

  在那个两岸还处于“敌对状态”,“交流”可谓微乎其微,双方各有立场与坚持;林清发犹记,当年返台后撰写的考察报告,还因全篇报告写着“北京”,被教育部门退回要求修正为“北平”。

  林清发年轻时曾是自由车运动员,后来担任捷安特的经销商,在家乡花莲开自行车店。他回忆,“在那个阿公阿嬷守着小店卖脚踏车的时代,年轻人回乡下卖脚踏车已很轰动,还是专业自由车运动员在卖,更是创举。”

  凭借着对自行车的专业,林清发的生意好到让捷安特老板挖角他到台北天母开捷安特台湾第1家直营店。

  除了当捷安特自营店的专业经理人,林清发还是捷安特车队的教练。1992年9月30日,捷安特(巨大)在江苏昆山设了1座自行车工厂,于是他向捷安特董座刘金标呈递报告,毛遂自荐到北京卖脚踏车。林清发坚信,“我应该有更大的舞台,要寻求人生的自我突破。”

  在那个“台湾钱淹脚目”的年代,不管是经济环境或生活条件,北京与台湾简直是天差地别。他称,当时没有人看好他去北京卖脚踏车的决定,连刘金标都怀疑,林清发大概不到3年就会放弃回台湾了。

  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林清发带着新台币500万元的创业金,1994年在北京朝阳区的十八里店开了第1家门市。

  林清发回想,初进北京市场时,脚踏车被视为交通工具,1辆才卖人民币500至600元(约新台币2356元至2828元),就已是小老百姓2个月的薪水;如今,脚踏车变成了运动休闲器材,价格越卖越贵,即便1辆价格高达1、2万(约新台币4.7万至9.4万),1个月还能买个2、3辆,市场今非昔比了。

  捷安特品牌进入大陆之前大陆民众对国产脚踏车的评价就是“什么都响,只有铃不响”;一个来自台湾的品牌想要进入北京市场,势必被竞争对手形容为掠夺者。

  但林清发自信地说,捷安特进入大陆市场,是带来最新的技术与经营Know how,提升大陆自行车工艺水平,掀起划时代的产业革命。

  尽管已是成功的企业家,但林清发似乎从未忘怀自己人生的奋斗历程;翻开林清发名片背面,英文名字印着Coach Lin(林教练),彷佛告诉大家,只要有心,教练也能当董事长。

[责任编辑:王思羽]

商情快递
精彩推荐
疑难救助
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