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台商张新政——小花生做出大生意
小花生做出大生意
上个世纪90年代,张锐宗在莱西投资建立了第一家企业—青岛锐盛食品加工厂,利用当地资源,进行花生加工出口。当时,张锐宗已过古稀之年,管理企业有些力不从心。这时,他的第三个儿子张新政在美国哈佛大学即将完成学业,老人产生了让儿子回家乡创业的想法。当年,张新政26岁,恰风华正茂,那时他是哈佛大学的天之骄子;然而父命难违,他中断学业,帮助父亲大陆创业。当他回到祖国大陆,小小花生让他看到亿万商机。
1992年春天,张新政第一次踏上了青岛这片土地。“说实话,一开始我接受不了,因为我从小在台湾长大,生活环境很优越,和这里差别很大。第一次到青岛,下飞机后,一路上黑漆漆一片,连路灯都没有,我心里很恐惧,留下来还是回台湾,我内心一直在挣扎,是父亲的爱国之心感染了我。”
每天早晨,工厂刚刚开工的时候,张新政就会首先来到花生加工车间,逐一检查每一道工序,张新政是青岛锐宗集团的董事长,虽然锐宗集团下属有8家公司,涉及食品加工、包装、建筑等行业,但是每天张新政第一个要去的就是花生加工车间,因为生产和经营花生制品,让他赚取了到大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所以,对于花生加工车间,他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时他对花生产品的质量要求也特别严格。
张新政告诉我,出口到<敏感词>包装,客户要求是达到真空度,百分之百的真空度。所以我们对这种真空的包装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我们检查货物成品的时候,第一看真空效果,第二看货物的内在质量,那我们检查过程当中,发现有些袋子因为花生那些尖头,把袋子刺破的情况。因为一抽空,里面没有空气了,很硬,很硬的话,这个尖受力集中在那个点,假如说在纸箱里面一摩擦,装卸的时候会发生,这可能是袋子的厚度不够,如果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就要求这批袋子重新再做。
我们对包装的这种要求特别严格,因为花生这种食品有一个保质期,假如袋子质量不够好的话,保质期会缩短。
别看现在张新政对花生的制作工艺了如指掌,可是他刚刚到大陆的时候,连花生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地里都不清楚。
张新政笑着说,的确如此。其实我们对这个行业完全是外行,在台湾从来没有接触过,只知道吃花生,不知道花生中间的加工过程,不知道它怎么种植,更不知道它怎么出来。我记得第一次到山东来的时候,那时候我看到地里长了一些绿色的叶子。我就问司机或朋友,这是什么。他们说这是花生,我说花生长这个样,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
本网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我网联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