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高斯斯
深度剖析:当“苹果”被咬后……
苹果公司商标侵权案正在进一步发酵,全国多个城市的工商部门介入调查苹果iPad产品,国内一些地区陆续下架苹果平板电脑iPad。苹果被“咬”,“果粉”们很痛心,可是苹果这一口被“咬”得并不冤。
纷争升级:“蚂蚁”与“大象”的同台较量
一方是濒临破产的国内公司,一方是拥有全球众多粉丝的电子霸王,这场“蚂蚁”与“大象”的较量,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是否会决定苹果iPad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又为中国企业带来哪些启示?一些舆论认为,与苹果公司的IPAD商标权之争,可能是这家企业获得重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旦苹果公司最终败诉,将无法继续在中国大陆销售iPad系列产品,或必须为产品更名,同时还可能面临巨额的行政罚款。
启示:缘起苹果漠视内地市场
此次“iPad”商标权的争夺,可以视为苹果公司多年漠视大陆市场、对大陆市场近年来的迅速增长势头估计不足的直接后果。苹果公司产品在大陆市场上市时间过晚一直为人诟病,不仅晚于美国市场,而且也晚于日韩等其他亚洲国家。
关于商标专利意识
商场如战场,在利益面前谁都不会犹豫,就如之前的苹果状告三星平板侵权,和最近苹果又集体下架360产品。对于ipad商标一案错就错在他们对于中国企业在商标维权意识上的忽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中国的一些商标频频被国外一些国家“抢注”的原因。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场关于“IPAD”商标权的争夺,启示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需要高度重视。苹果最大的漏洞在于,台北唯冠和深圳唯冠之间虽有关联,却并不能代表彼此。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何敏则表示:“在激烈的知识产权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把握住先机,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就是合同。无论涉及商标转让还是使用,完善的合同管理是知识产权的有力武器。越是电子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越是要注意细节的管理。”
延伸阅读:从苹果官司看企业创新
在一个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即便有部分企业权利意识日益成熟,如深圳唯冠,打赢了国内官司,也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既不能增加中国企业的忧患意识,也不能改变目前科技创新不足的现状。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印度的企业,虽然都是后起国家,在全球化的学习中都致力于科技和创新,因此现在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而中国的企业不要等到国际大佬“不屑跟你玩”的时候才想到如何“从长计议”。
更多>>
各界评说
网民热议:苹果公司或将付出沉重代价
专家提醒企业“走出去”莫忘知识产权保护
工商查扣iPad的法与理
真实的“苹果”未必那么光鲜
苹果与Facebook是泡沫?
“IPAD”商标权“战火”蔓延 多地工商部门介入调查
唯冠称苹果买iPad商标时存欺诈:期望起死回生
iPhone灯具对阵iPhone手机 苹果又开商标争夺战场
更多>>
往期回顾
揭秘2012:八种科学的末日预言
聚焦:美国大片过境 是忧是喜是挑战
2.14情人节的情人“劫”
聚焦:千里马出闸 林书豪刮起Lin旋风
无论和解还是选择改名,苹果公司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iPad”商标侵权案对企业,特别是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有警示作用,必须从中意识到商标保护的重要性,并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