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张霖:工作就像战斗,睡觉都喊对讲机
张霖和志愿者们在烈日下整理网球赛的毛巾。本版图片均由志愿者提供
志愿者档案
姓名:张霖
服务岗位:器材管理团队
服务地点:奥运网球中心场馆志愿者
所在院校:首都体育学院
1米83的个头,140余斤,首都体育学院学生张霖自我形容是“够壮、能干活”,身为奥运网球中心场馆志愿者,他们的工作节奏简直可以用“战斗”来形容。
张霖所属的器材管理团队中还有34名男生、4名女生,主要来自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器材管理团队主管陶军说,40天下来,他们都脱了一层皮。
不怕烈日最怕下雨
7月初,器材管理团队进驻网球中心,第一天就是在烈日的曝晒下干活,很多人都晒得脱了皮。
然而,大家最担心的不是烈日会晒伤自己,而是担心比赛时下雨,“器材太娇气了”。另外,一旦下雨,比赛就要延迟。不过,雨还是下了,网球比赛期间下了两场。
为了不耽误比赛,他们“先用水推子、水磙子把水大致清干,再推着烘干机满场跑几遍,基本快干了,再人手一条毛巾在场地上扇风”。
百米冲刺速度补充物资
一场比赛至少需要准备8条或10条毛巾、10桶共30个网球、一把主裁椅、两把长条椅、10把司线员椅、一张球网、两个垃圾桶。其中,球网分单打网、双打网,球又分男球、女球,这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为防出错,志愿者常常在赛前一小时就将物资备齐送到赛场,并反复验收检查。
不过,还是经常出现突发情况。比如说,太阳一晒,食用冰块化了,运动员没法喝到冰镇的饮料;原本单打只准备了8条毛巾,且均已叠成如杂志封面般大小的方形放好,但“费德勒一个人就用了5条,铺凳子用一条,每擦一次汗又用一条”,毛巾告急……
每当这时,随时待命的器材管理团队必须在听到对讲机信号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仓库到场地的逾百米距离,迅速送上新物资、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最怕刚送完准备折返时,对讲机又响了”。张霖笑道。由于高度紧张,很多“战友”都开始幻听,赛时习惯时刻紧握对讲机的张霖,也被人告知其夜里入睡后还会经常不自觉地喊出“张霖呼叫、张霖呼叫。”
曾与费德勒擦肩而过
外界曾猜测“志愿者留下大腕们用过的物品”,但恪守志愿者纪律的张霖只留自己的一套志愿者衣服和两张已经破损的证件。
“结识了一帮战友,见到了这么多大腕,一次还与费德勒相距半米、擦肩而过,尽管不能说话,只是愣着看他走过去,但这些就足够了”。
本报记者 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