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保大考”沈阳交上平安答卷

2008-08-19 18:05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杨笑
     8月16日晚,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最后一场奥足赛圆满落下帷幕。10天12场比赛,平安顺利、气氛热烈,未曾发生过任何一起突发性事件。沈阳全体奥运安保工作人员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硬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当晚比赛结束后,奥运安保国家指挥中心对沈阳奥运安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次奥运赛事,沈阳承办了重要的赛事活动,沈阳、辽宁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全体民警昼夜奋战,做出了艰辛的努力,确保赛区、赛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工作成效显著。请沈阳市公安局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将这次史无前例的工作载入公安史册。”

    谋战备战:一年筹备

    沈阳奥运安保工作的成功,离不开“谋战”阶段的精心筹划。

    2007年8月,沈阳赛区成立了以副市长杨亚洲为组长的安保工作协调小组,全面启动各项安保筹备工作。

    2008年4月,市公安局成立奥运安保指挥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市奥运安保办公室,实行全封闭办公,全力推进奥运安保各项工作,并与成员单位实行联动。

    沈阳市公安局先后派员赴日本、北京、京外赛区城市及省会火炬传递城市,实地观摩学习,充分借鉴奥运举办城市和火炬传递城市的经验教训。

    6月15日,沈阳市反恐防爆总指挥部全面启动工作,负责奥运安保期间组织全市反恐怖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合力开展反恐工作,全力做好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市反恐办聘请了国家级专家、省级专家、市级反恐专家进入总值班,确保专家及时有效参与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处置工作。

    为做好奥运安保工作,沈阳赛区自今年初便启动了奥运安保培训工作。其间共举办了200余期各类奥运安保人员培训班,培训领导干部和骨干民警49万余人次。

    按照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规范要求,结合奥运安保面临的严峻形势,沈阳市围绕奥运比赛训练场馆安保工作,制定了7个工作方案和10类应急处置预案,围绕运动员和注册媒体住地安保工作,制定了5个工作方案和两个应急处置预案,围绕奥运赛场安检、核生化安检、反恐防爆,制定了13个工作方案和51个应急处置预案,围绕奥运食品安保工作,制定了总体方案和12个子方案,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论证。

    2008年7月底,沈阳赛区战时安保指挥部及下设的13个区域指挥部和18个专项指挥组全面启动。8月6日,指挥部前移至奥体中心,军队、武警前沿指挥所全面启动。

    第一场战役:火炬传递

    7月17日,自祥云火炬莅沈那一刻开始,沈阳奥运安保工作真正进入了一种“决战时刻”。安保力量练就的“十八般武艺”,在火炬传递和奥足赛两场“奥保大考”中接受了最严格的检验。

    火炬传递是沈阳奥运安保打响的第一场战役。

    7月11日,原定起点是沈阳奥体中心、终点是凤之翼广场的火炬传递路线,调整为凤之翼广场为起点、秀水湖边上的冰雪大世界是终点。

    “6天时间太紧迫了,容不得任何客套,大家说话都直接干脆。我们每个人说话都有点儿像吵架,勘查现场时‘吵’,开会部署时也‘吵’……呵呵,这种‘吵架’的结果就是让部署更加合理、有序、安全。”沈阳奥保办副主任张民提到的“吵架”,很多人都经历过。

    “任何一丝干扰都可能影响火炬的传递,我们必须提前想到、防到。很多地方都得一步一步地走、一点一点地观察,包括缓冲区,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那里需要不需要部署警力。一路走下来,常常是一脚泥水,有的同志3天就穿坏了一双鞋。”张民说。火炬传递路线沿途大大小小的路口,均装进安保人员的心中。

    “火炬传递当天,我始终被民警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感动着。大家都是连续作战,不少民警都累得虚脱了,有的民警光站就站了十几个小时……火炬传递安保,是一场不能输的战斗。每一位民警都凭着对国家的忠诚、凭着人民警察的职业操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轻伤不下火线!”沈阳市公安局局长许文有说。

    7月17日8时,“祥云”火炬在沈阳开始和谐之旅。虽然历时仅仅2小时零40分钟,却凝聚了沈阳各级公安机关和其他安保力量近一年的努力和辛劳。

    10时40分,当“火炬传递圆满成功”的声音传遍全场时,就像一下子从所有安保人员的心头卸下千斤巨石。“圆满成功”,4个字,字字千金。

    第二场战役:奥足赛

    8月6日,伴随着沈阳赛区首场奥足赛的开始,沈阳奥运安保第二场战役也随之打响。

    沈阳奥体中心奥运安保现场指挥部,是整个奥运安保指挥系统前沿“心脏”。奥足赛期间,正是由于这个机构的紧张运转,数万名观众才能舒适地观看比赛。这里举行了128场训练赛、12场正式比赛。

    “奥体中心场馆内外还有435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像一只只眼睛,覆盖了场馆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任何死角。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在安保指挥大厅都看得很清晰。赛事开始后,我们还有警察、武警、消防、安保志愿者,在场馆内各司其职,实行24小时值班。加上这些分布在各个角落的摄像头和报警器,我们将进一步延伸安保力量的触角。”现场指挥部的张剑锋说。

    现场指挥部还能看到沈城158个重点部位、158条重点道路的情况。现场指挥部能直接调动至少4280名安保力量。在现场指挥部,指挥员通过集群有线调度台,能呼叫到每一名责任民警。这套指挥系统高效快捷,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安检是关系到沈阳奥体中心安全的重要环节。奥体中心周边共设有118条安检通道。想要进入奥体中心需要经过6个安检程序,但所需时间仅10秒左右。针对经安检门检查后仍有携带违禁物品嫌疑的人,复检员将进行进一步检查。有必要的话,还会有一种特殊的“警力”———搜爆犬参与安检。

    奥足赛期间,无数安保人员坚守岗位,让市民和各国球迷深深感动。很多民警带病、带伤坚持工作,领导劝都劝不回。

    8月9日15时,在奥体中心执勤的市公安局铁西分局巡警大队特勤中队分队长张大印已经近50个小时没有休息。此时,他感觉到有些不舒服,同事劝他休息一下。“没事儿,我去洗把脸就好了!”当他打开水龙头刚刚把头低下,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扎下去,头部被磕得鲜血直流。张大印担心安检任务重,依然坚持要上岗。同事们强行将他送上救护车。车开前,他留下了一句话:“没事儿,明天我还来上岗!”

    他们的努力与付出,收获了一种最圆满的结果:奥足赛在沈比赛圆满结束,沈阳所有涉奥场所没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本报记者 霍仕明 张国强)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