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央行允许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0%,继上海少数银行上浮中长期定存利率之后,近日,在北京地区,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北京银行也陆续采取了跟进动作,只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与建设银行这五大银行按兵不动。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这一动作被人们解读为是“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如今,一些银行开始调高中长期存款利率,这多少让人有所欣慰。以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和存款利率未来逐步放开为基本特征的利率市场化,正在缓缓地向我们走来!
不过与贷款利率下限被取消相比,一些银行此次提高中长期存款利率,所透出来的市场化的信息并不明显。一方面,四大商业银行均按兵不动,只有少数地方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提高了存款利率,这摆明了只是一些银行为了生存和扩大影响,筹集资金而搞的小范畴内的揽存运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款利率市场化。
政策上对存款利率的上限并没有放开,依然有基准利率上浮10%这个限制,而一些地方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所提高的利率比例也非常有限。以5年期存款利率来说,2012年6月调整后的最新基准利率是4.75%,如果按照上浮10%计算,一些股份银行提高利率之后是5.225%,也就是说,10万元存在银行5年,多拿2375块钱利息。然而这并不包括一些国有银行执行利率本身即高于基准利率的因素,再加上5年之间的通货膨胀因素,各银行设置的“20万底线”等,当下,存款利率未必能迈出其走向市场化的第一步。
此外,股份制银行和地方银行等,虽然用提高存款利率的办法,扩大了影响力,吸引了一些储户,但其经营性质、地位、经营风险等,均不可与国有银行同日而语。这决定了股份银行和地方银行提高存款利率的行为,对依然占据金融主导地位的国有银行的影响力有限,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压力。
虽然一些银行纷纷提高中长期存款利率,释放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信号,但因为存款基准利率的政策上限依然存在,因为银行间,特别是国有银行与股份银行之间并不具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地位,因为储户对银行的信任度等金融公平与平等环境尚没有形成等,决定了一些银行此次揽存式加息,离真正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还有很远、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