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热点聚焦  >   第十届台商论坛  >   相关报道  >   正文

媒体聚焦唱响两岸 淮安魅力享誉海内

2015年09月19日 13:33:00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淮台两地襄盛会,一举成名海内知。万众瞩目的第十届台商论坛即将于9月18日启幕。届时,两岸高层领导、知名学者、企业巨子、商界领袖又将齐聚淮安,共话淮台发展大计。

   回首九届成功举办的台商论坛,无论层次规模,一届胜过一届,经多年不懈地精心打造,如今,以“两岸智慧共话发展大计·携手合作共绘美好愿景”为主旨的台商论坛,早已声名鹊起。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关心推动下,如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不仅有工、商、学、政届等重量级人物济济一堂,还吸引了各方媒体全方位的聚焦,在两岸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继海峡论坛之后的又一金字招牌。除了实实在在的项目之外,台商论坛对淮安知名度、美誉度的影响则更加广泛,更加深远,更多的两岸同胞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淮安的魅力。

   高朋满座 两岸各界齐赞淮安魅力

   九年来,台商论坛吸引了两岸各界领导嘉宾共聚一堂,共商大业,随着论坛层次规模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工、商、学、政各界大咖的身影出现在论坛。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原会长陈云林,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金仁宝电子集团董事长许胜雄,海基会董事、台玻集团总裁、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淮安市台协会荣誉会长林伯实等领导、学者和企业家或向论坛发来视频祝贺,或亲临论坛现场共谋淮台发展大计,为在淮举办的台商论坛“点赞”。

   “来到淮安不过20个小时,我对淮安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印象包括淮安的魅力,淮安的活力,淮安的潜力。”参加第六届台商论坛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在开幕式上娓娓道来。“说起魅力,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交通发达,淮安的团队服务热忱,效率第一;说起活力,淮安政策落实快,执行力高,服务一流;说起潜力,大陆‘十二五’规划和台湾‘黄金十年’构造两岸经贸‘双核驱动’,在ECFA签署的背景下,为台商转型升级与大陆产业发展策略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淮安拥有成为台资升级转型新阵地的潜力。”

   参加第八届台商论坛的时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说,2009年实联化工项目奠基时,他就曾来过淮安。这次再到淮安,发现淮安发生了大改变、大进步,不管是基础建设、经济发展还是旅游、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进步。其中,台商是一个重要因素。台商论坛让淮安和台商之间产生了更紧密的关系,淮安的“101%服务”打动了台商的心。

   时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为本届论坛发来的贺信中表示,多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台工作,抓住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开拓进取,为台资企业开展二次创业及转型升级提供了优质资源和良好环境。淮安为台商提供的“101%服务”理念,把中央对台方针政策转化为生动具体实践,为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在致辞中说,淮安是一块宝地、福地。第一次来到淮安,发现淮安资源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民众生活幸福,特别是淮安创造的101%服务品牌,让在淮台商收获满意服务的同时,还获得了“到家的感觉”,非常贴心。

   实联化工(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先景对2013年第八届台商论坛还记忆犹新:“论坛主题被举办方淮安设置为‘台企转型与品牌塑造’,会上500多名台湾工商界精英和两岸学者共同为台商谋局转型发展献计出策,我们台商都很感动,这体现了政府引路的良苦用心。”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徐莽、台湾电电公会副秘书长罗怀家等嘉宾眼中的淮安也为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广大台商所认同。“淮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舒适,投资环境越来越优越。”

   第八届台商论坛期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携夫人专程到淮安出席台企实联化工投产仪式,为淮安台商鼓劲加油。第九届台商论坛期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在淮会见了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率领的广东江苏台商参访团一行。参加第五届台商论坛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女士曾赋诗称赞,将台商论坛比肩海峡论坛:“筑巢成功,彩凤云集,淮安论坛,‘海峡’齐名。”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张玲 ]

原稿件标题: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张玲

原稿件来源:淮安日报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