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年河南涉台30项大事是:
1. 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1986年9月18—19日,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福建、台湾、河南等省及韩国、菲律宾等国的专家与学者百余人参加会议。
2. 青年台胞夏令营活动多次在河南举办
1987年7—8月,青年台胞夏令营活动在河南首次举办。之后,又先后举办四次,共有300多名来自台湾和海外的青年台胞参加。通过夏令营活动,增进了青年台胞与中原人民的友谊,使他们了解了祖国大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增强了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在河南省投资的台资企业日益增多
1988年,河南省第一家台资企业——河南福龙焊锡有限公司注册。截止2008年12月,河南省已有台资企业1481家,总投资30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6.55亿美元,实际到位11亿美元。
4. 豫台两地书画界举行形式多样的展出和交流活动
1991年4月16日—5月5日,“旅台河南同乡返乡书画展” 首次在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等地举办,共展出50位旅台同乡的书画作品139幅。之后,豫台两地书画界人士还多次举行不同形式的书画展、笔会、座谈和交流活动。
5. 河南代表队在全国台湾知识电视大赛中获奖
1991年11月,河南省台办、河南省台联组织选拔出8名优秀选手组成代表队,代表河南省参加11月6—9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台湾知识电视大赛,全国19支代表队参加比赛,河南省代表队在决赛中荣获全国第二名。
6. 台湾同胞积极为河南省教育及公益事业捐资、捐赠
1992年5月,台胞黄国璋先生捐资100万美金筹建偃师市“国瑾中学”,现更名为“偃师市职业中等专科学校”、“偃师市职业教育中心”。这是河南第一所台胞捐资修建的学校。台胞王希哲先生先后为家乡捐赠1500多万元修路、建学校。这是河南省为家乡捐赠最多的河南省籍台胞。1994年以来,台湾曹仲植基金会先后五次向河南省残疾人组织捐赠轮椅,共计2552辆。2004年以来,台湾“台塑集团”连续五年在河南省捐资承建“明德项目小学”,目前已达214所。
7. 台湾教育家王广亚在河南创办大学
1993年3月,由台湾教育家王广亚先生为董事长的台北广兴文教基金会与郑州大学合作兴办的“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开始筹建,1994年9月开始招生。这是大陆第一家由台胞创办的大学。学校占地1100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目前共设31个本科专业(含方向)、7个专科专业、10个专升本专业,在校生15000余人。2004年4月,王广亚先生又创办了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校园占地1400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计划到2010年左右,本科专业达到20个以上,在校生人数达到12000人。
8. 河南省佛学文化团组赴台进行访问交流
1993年6月7日—7月12日,应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和《中国时报》邀请,嵩山少林寺佛学文化访问团一行22人,赴台进行少林武术和佛学文化交流。这是祖国大陆第一个赴台交流的宗教团组。2004年2月11—25日,河南佛教少林功夫访问团一行33人赴台,进行为期15天的佛教交流访问活动,一时间成为岛内各界最热门的话题,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和好评。
9. 豫台两地豫剧交流演出活动热络
1993年11月8日—12月1日,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为团长的河南省豫剧演出团一行36人赴台进行演出交流活动,这是河南省第一支赴台演艺团体。之后,又先后三次组织赴台进行豫剧演出交流活动。1998年10月和2001年4月台湾豫剧团两次、近百人到河南省交流演出。2001年5月,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台办联合举办首届“豫台豫剧发展理论研讨会”,到2008年研讨会已举办六届。2002年,第一台由豫台两地豫剧艺术家合演的豫剧《曹公外传》在河南和台湾先后演出。2005年9月,海峡两岸豫剧交流活动在北京、河南成功举行。2007年6月,河南省豫剧二团与台湾的演员、乐队在台湾共同演绎了由《赵氏孤儿》改编的大型经典古装豫剧《程婴救孤》,受到了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追捧,演出大获成功。
10. 河南省经贸洽谈活动吸引众多台商参加
1994年5月24—28日,省台办与省计经委、经贸委联合主办的“河南·海峡两岸经贸商务活动”首次在郑州举行。来自台湾的117家厂商和省内外近千名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之后,又先后三次举办贸易洽谈会,到会台商800余人,签订投资协议50余项,总投资近4亿美元。
[ 责任编辑:高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