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2月12日凌晨5时,外面突然枪声大作,激烈异常。王志屏问副官李承德:“这是谁和谁打呢?”李承德说:“咱与老蒋。”王志屏说:“咱这点人能打过老蒋?”李承德说:“咱和东北军,还有红军,三家一起打老蒋。”这时王志屏才知道,张、杨两位将军的捉蒋总指挥部就在杨公馆,而两位将军早已把兵力布置停当,此时正守候在电话机旁。
王志屏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与杨虎城(时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是老乡。1935年7月,王志屏参加杨虎城领导的十七路军教导营。1936年初,王志屏被选调到杨虎城的卫士队,同年6月,任卫士队四班副班长。
2006年是西安事变70周年,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一个农家小院里,这位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耄耋老人向笔者披露了当年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一
西安事变为什么在1936年12月12日突然爆发?70年来,海内外很少有人提出较确切的史料证据。也许,蒋介石的密嘱,就是引发西安事变的直接导火线。
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转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
蒋介石的密嘱如下:
力子主席兄勋鉴:
可密嘱驻陕《大公报》记者发表以下之消息:蒋鼎文、卫立煌先后皆到西安。闻蒋委员长已派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陈诚亦来陕谒蒋,闻将以军政部次长名义指挥绥东中央军各部队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记者,西安各报亦不必发表为要。
中正
十二月九日
蒋介石对解除军政大员职务有个惯用手段,就是通过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的民营报纸《大公报》事先发布消息,以在舆论上造成既成事实。1933年,蒋介石要解除杨虎城陕西省政府主要职务,《大公报》即先于5月1日作了刊载:“[上海三十日十时专电]各省主席调动确内定……邵力子主陕。”杨虎城突然获此消息,立即向行政院提出辞职。于是5月5日,《大公报》又对此作了报道——《国府任命陕甘两省主席行政院昨开临时会》:“[南京四日下午六时发专电]四日行政院临时会议,议决准杨虎城辞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并任命邵力子继任陕省府主席。”“[南京四日下午六时发专电]国府四日命令……陕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杨虎城呈请辞职,以便专理军务,情词恳切,杨虎城准免陕西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任命邵力子为陕西省政府委员。……任命邵力子兼陕西省政府主席。”
实际上,蒋介石和《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有特殊关系,张季鸾被称为蒋介石的“布衣宰相”。蒋介石每有重大举措,张季鸾多有参与。
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返回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南京政府一批军政大员陈诚、蒋鼎文、卫立煌、陈调元、朱绍良等陆续到达西安。12月5日,张季鸾到华清池访蒋,说西安谣言甚盛,纷纷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说:“我来西安的目的,就是要平息东北军、西北军的分歧论调。”
从6日起,蒋介石依次召见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及东北军、十七路军军、师长以及其他高级将领,而张、杨并未在座,这就使张学良、杨虎城产生疑惧。另外,张学良、杨虎城与张季鸾、《大公报》社、《大公报》驻西安记者都有密切联系。当张、杨获悉《大公报》将发表蒋介石剥夺他们兵权的密嘱时,立即紧急密商,决定12日晨对蒋委员长实行“兵谏”。
12月11日下午,王志屏在杨虎城公馆大门前执勤。约4时多,张学良驱车到来,杨虎城院内接迎,张学良拿出一把新式二十响手枪交给杨虎城。张、杨进屋谈了很久,不见出来。卫士们私下议论说:“杨主任把张副司令的枪给下了,人也不让走了。”
傍晚近7时,杨公馆大门的电灯突然灭了。王志屏以为是保险丝烧了,急忙到电闸房查看,只见副官王华亭(杨虎城的随从副官)掂着手枪守在电闸门前。王志屏问咋回事,王副官说,你别管,快回去带好岗,注意警戒。王志屏立即回到大门口,同岗的卫士问王志屏咋回事,王志屏说:“王副官掂着枪在那守着呢,让我们站好岗,注意警戒。”
12月12日凌晨5时,外面突然枪声大作,激烈异常。王志屏问副官李承德:“这是谁和谁打呢?”李承德说:“咱与老蒋。”王志屏说:“咱这点人能打过老蒋?”李承德说:“咱和东北军,还有红军,三家一起打老蒋。”这时王志屏才知道,张、杨两位将军的捉蒋总指挥部就在杨公馆,而两位将军早已把兵力布置停当,此时正守候在电话机旁。
黎明时分,临潼方向打来电话说:“委员长不见了。”面对这一情况,张学良对杨虎城说:“你的部队地方熟,调一部分人到临潼找委员长吧。”杨虎城想了一下说:“干脆让卫士队上吧。”于是卫士队队长白志钧立即带着半个班坐上教导营的装甲车,赶往临潼。王志屏带剩下的半个班在公馆守护。
二
12月12日上午,王志屏接到指示,有重要客人要到西安皇城北门内新城大楼,需要加强那里的警戒。他立即带领本班士兵朱子明、上官克勤赶到新城大楼。王志屏让朱子明、上官克勤守正门,自己守西门(西门是偏门,王志屏想少敬礼)。
8时30分左右,一辆十轮卡车开过西门,车顶上架着一挺轻机枪,士兵们个个荷枪实弹,后面紧跟着一辆小轿车。车停稳后,孙铭九从小轿车上扶下一个人。这人光着头,没戴帽子,穿着一件古铜色绸袍,小腿上有一道道血痕,穿一双鹿皮底圆口便鞋,没穿袜子,样子很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