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蓝扯来一大片槟榔树叶,一旁的少年接过来,折叠穿插几下,就成了阿美人传统的“锅”。“锅”里倒上水,放进鱼虾青菜,然后丢进几块烧烫的石头……水渐渐滚开,食物的鲜味便四散飘出。
“重整”
这里是台湾花莲县光复乡的“马太鞍文史工作室”。主人拉蓝向游客展示阿美人传统的文化习俗。这个筹建于1996年的工作室,是马太鞍社区文化建设的缩影。
上世纪90年代,在都市务工的台湾原住民遭逢失业潮,部落社区随之滋生不少社会问题:酗酒、夫妻离异、治安不靖。马太鞍是全台最大的阿美族部落之一,类似状况同样突出。当地居民噶拗告诉记者:“就是学校也发生霸凌案件,我们10多个家长不敢让孩子在当地学校读书。”大家舍近求远,一起把孩子送到了远处的私立学校。
1993年台湾兴起社区总体营造,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要议题。马太鞍社区也在反省。“大家认识到逃避不是出路,无论我们躲到哪里,问题还是存在。”噶拗说:“一年后,我们把孩子都送回当地学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应该做的。”
人们开始向传统文化寻求力量,借由传统文化,重建社区共同的价值标准。也就在那时,拉蓝从台南回到马太鞍,开始一系列的社区文化复建。他成立了文史工作室,推动阿美人传统的木雕技艺;经营民宿,将传统农渔产业与生态旅游相联接。噶拗评价说,拉蓝为部落文化复建出力不少。
类似拉蓝的做法在马太鞍社区不断涌现。人们把木雕、节庆等传统文化产业化,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寻求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的永续。现代文明冲击带给部落的彷徨,渐渐得到舒缓。
社区文化复兴在岛内原住民中蔓延,人们重拾文化的自信。如今,有四五位年轻一代的原住民重新开始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