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大陆人看台湾:淘宝大热 台湾五味杂陈

时间:2013-03-29 13:40   来源:东南网

  27日,台湾诞生第一批第三方支付服务厂商——— “欧付宝”与“支付连”。从它们的名称,就能看出明显的“支付宝”影子,而它们的未来发展之路,也主要与大陆淘宝网旗下的“支付宝”有关。

  年交易额达46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日均超过10000个包裹、支付金额年增长65%……这些炫目的数字,就是淘宝网入台4年交出的成绩单。不知不觉间,“淘宝”旋风已然席卷宝岛,崛起速度之快,发展势头之猛,让台湾各界五味杂陈。

  官方之咸酸 460亿的大生意,收不到税

  淘宝每年对台交易金额达460亿元,但台湾看得到却课不到税,怎么办?

  台 “立法院”25日质询电子商务引发的课税问题,这是岛内“立委”给台当局“财政部长”张盛和提出的问题。

  “立委”许添财指出,淘宝网目前整体交易规模达到台湾GDP(14万亿元)的1/3,其中对台交易额占整体交易额的1%。也就是说,2012年淘宝网对台交易总额有460多亿元。

  根据统计,2012年台湾主要海外购物网站为淘宝网,占比高达49.9%,其次是占28.4%的亚马逊,目前每天有超过1万件淘宝包裹从大陆各地运送至台湾,台湾有1/4的网络卖家直接从淘宝网进货。

  “立委”李贵敏称,2015年台湾电子商务产值将从2010年的2596亿元达到6235亿元,淘宝网在台交易量已是亚马逊的4.2倍,但这些庞大的资金流却无法纳入监控并交税。而淘宝压缩岛内零售商生存空间,却因无法可管,当局也不能动用“反倾销税”反制。

  张盛和表示,网络交易为营业税课征范围,单笔交易超过3000元以上,就一定要缴税。不过,由于个体交易及虚拟交易较难掌控。“财政部”将成立专案小组研议电子商务课税制度,并加强查缉逃漏税。

  媒体之辣 网购新势力,淘宝掀巨浪

  《台府开大门 大陆淘宝鲸吞台湾网购财》,这是台湾《自由时报》近日对淘宝网专题报道的题目。

  报道认为,台湾当局对大陆电子商务业者大开方便之门,导致淘宝在台业绩半年大增五成,同期岛内电子商务行业仅成长17%。2006年,淘宝网与台湾公司合作开设台湾馆,2009年下半年,淘宝网正式进入台湾市场,开放台湾买家使用信用卡跨海消费。凭借丰富的种类与低廉的价格,淘宝网很快攻入台湾电子商务市场并站稳脚跟,目前岛内社群网站大量的合购(类似大陆“团购”)内容,几乎有2/3与淘宝网有关,淘宝在岛内网购市场简直可用“掀起巨浪”来形容。

  相对于这家立场偏绿的媒体,更为市场化的台湾《商业周刊》显得理性许多。日前,《商业周刊》以22页的篇幅做了“淘宝袭台”的封面报道,文章系统介绍了淘宝网在台湾的业务发展及重点方向。报道称,淘宝上1000万人的供应链,用价格和信任感,让台湾买家甘愿买单。

  这样的荣景对台湾,可能是威胁,也可能是机会。三年后,淘宝在台湾将有300万会员。试想当台湾1/7的人可以直接通过淘宝买东西时,采取同样货源的台湾路边摊或是中小店家,要靠什么生存?淘宝网带来的网购新势力,已经在改变台湾的消费习惯、投资机会甚至是工作机会。但大陆的经验也证明,只要你学会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吸引消费者眼球,多老的品牌都可能翻身。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