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和水随意穿过,人们自在看山、自在游憩,文化不再是殿堂,而是一种邀请。(图片来源:欣传媒)
超级吸睛的罗东文化工场是宜兰文化二馆,从远方看过去,高空的文化艺廊很像一艘闪闪发光的太空船,当地人称为“北回线莒光号”,大棚架加上没有围墙的展演舞台,连接运动场和极限运动公园,也是今年金马奖选定的举办场地。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罗东文化工场没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的Fu,远方四处耸立如森林巨木般的铜材,任锈斑恣意满布,反而增添前卫的颓废风格,留下了大棚架再向前延伸的可能性,这是一座活的、生活式的文化中心,与社区生活空间。
前方有处映着水池的运动公园,有跑道向外延伸到社区的图书馆、活动中心,也有可以变成小型舞台的极限运动场地,建筑师黄声远兴奋的看着孩子们来这里运动,自己也像孩子般,在铜造涵洞内上下跑跳,他强调:所有人都可以公平使用。这里虽然新潮,却又有老罗东人再熟悉不过的味道。
宜兰在冬山河后,新的骄傲是什么?这是新的(建筑)当代美学。指着这座建筑,黄声远开心的表示,从大棚架的向外延伸,因为外檐前伸、角度、透光等建筑魔术的关系,带给大家自由想象的空间,所以给人一种很轻、很薄的感觉,而精准、平,已经蔚为(建筑)新美学。
整个园区主要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文化产业活动为主的艺文广场,南区则提供社区民众运动休闲的场域,主建物是以宜兰都市等高线(约7层楼) 为基准,打造出巨大的棚架,在地上仰头看时,阳光洒下光影变化,再加原木型的阴影,宛如置身在储木池的水底,烈日现身时则会出现彩虹,这是老罗东人童年魂牵梦萦奇幻场景,与昔日木业之都的骄傲荣光。
许多民众自在的运动、蹓狗、休息,夜晚蛙鸣凉风,或留下大市集所需的线路与空间,像是一座没有约束的创意市集,让人有一种在三合院中,或在田野里无拘无束的快感,文化不再是殿堂,而是一种邀请。黄声远作以上诠释。
【欣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