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鹰为什么需要穿尿布?因为长途飞行回家,没有时间停下来方便?
每年春天从南方北返的应群,经过中部的八卦山区,北部的观音山地区也是其中重要的“驿站”,、北返时的“清明鸟”~灰面鵟鹰,让人们抬头欣赏不顾脖子酸的,还有“凤头苍鹰”、“大冠鹫”、“赤腹鹰”等,让春天的观音山不仅适合登高健身,天空中更热闹无比。
在大众化的生态观察活动中,最早的赏鹰活动多半聚焦于垦丁台湾公园的社顶公园与满州乡境内山林。每当北方大地进入寒冬之后,大批的鹰群便结队南飞,抵达垦丁地区的时候,约莫在10月10日的前后。
来年春天,这群避冬的猛禽准备返回北方老家,于是再度经过台湾,但中途休息站与南迁时不同,较大的群体选择了中部的八卦山区落脚过夜,因为抵达的日子约莫在清明节前后,于是又有人称它们为“清明鸟”、“南路鹰”。
这群猛禽在彰化休息过后,下一站便抵达北部的观音山区,因为此处是横越海峡之前最后的“休息站”,养精蓄锐之后,隔天便继续北飞的返乡路。
鹰群中有一种被观鸟人戏称“穿尿布的老鹰”,原因在于它白色的“尾下覆羽”,在展翅飞翔时看得相当清楚,蓬蓬松松的相当有趣,当然也有人用优雅一点的称呼,叫他做“穿蓬蓬群的老鹰”。
不管穿尿布还是蓬蓬群,这种鹰的名字叫做“凤头苍鹰”,是普遍的台湾特有亚种,常见于平地山脚至低中海拔山区、开垦区与阔叶林,食物以鸟类、鼠类、松鼠、蜥蜴为主,也会捕捉蛙类与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