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房舍庭园内,客家地道美食只有老饕才知道
远离花莲凤林街区,都市人认为的陡峭山坡上,移民至此的第二代客家人以愚公的精神,卖掉街区的房子开辟山岭为梅园,在曾经普遍不被看好的质疑中,农园家园成型,接手的第三代更逐渐转型,让它成为可以眺望美丽纵谷景致、享用梅子为基底入菜的客家美食餐厅,没有预约,风景免费,美食?下次请早。
原本只居住原住民族的花东,汉人至少历经两次的移民潮才入垦这片后山区域,凤林的客家人多数在日据时期逐渐进入,为花莲客家移民密度最高的区域。早年来此,或因拥有制作樟脑的绝活,也有因为后期兴盛的伐木业而来。
这家位于半山腰的餐厅,虽然有住址,但对于外地人来说,那只是一行字,挺不容易找到。这样的位置,不仅现在周遭仍不成聚落,第二代移民入垦的年代,更是被认为不毛之地的陡峭山林,当时,大伙儿都在平原地带种稻、种烟叶。
凭着愚公的傻劲,更甘冒老父亲的不谅解,把凤林街区的房子卖了,买了这片什么都没有的山林,胼手胝足地辟建为“凤凰梅园”,熟门熟路的人逐渐知道,这里是登高赏景的好去处。
当年被质疑的不毛山岭,现在是可眺望纵谷美景的特色餐厅
当年的梅子工厂,在第三代接手后,梅子依旧是家业,但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转型为餐厅之后的美食料理,以及眺望纵谷的美景。
多数来到这里的客人,“碳烤梅子桶鸡”几乎是桌上必点的菜肴,整只鸡塞入盐渍梅(咸梅)、香料及纯米酒,以炭火闷烤一个多小时才出炉的美味,鸡皮香脆、鸡肉鲜嫩,沾着桶底香纯鸡汁,配上九层塔或拿来拌饭,滋味独特而鲜美,但这道菜得提前预约,否则只能望着别人桌上的美味流口水。
以梅子为底的料理还包括梅蒸鱼、梅蒸草虾、梅汁山苦瓜等,光是开胃的腌制梅,也让人口齿生津、胃口大开。客家的料理手法,也让看似相同的食材,呈现不同的风味,举凡客家粄条、东坡肉、麻油山猪肉、三杯肥肠,乃至砂锅鱼头,都有不错的口碑,而生菜什锦卷、外酥内软的豆腐则爽口不腻,如同木桶盛装的白米、紫米“双色饭”。
无论以梅子为基底的美食,或是融入客家滋味的料理,都是饕客津津乐道的餐肴
以目前的餐厅内外装潢观之,很难想象原来这里是个梅子加工厂,用餐区全数铺着榻榻米,深沈的色调,流露几许日式和风,那整面巨石堆栈如挡土墙、摆着牛车、字画的布置,更令人印象深刻。而原本可以观赏纵谷美景的露台,已经改装成有着大片落地玻璃窗的室内空间,同样的榻榻米上,几张古董木椅、旧时木桌,搭着窗外的绿畴平野,又是另番风景。
有着水池、日式石灯搭配的庭园造景,雅致朴实,以木板斜檐搭起的围墙、木门围绕起主体建筑,全都采深沈内敛的灰黑色,连原本的铁皮屋也一并涂成同样色调,让整座餐厅、庭园呈现更浓郁的日式风情。
灰黑色调为主的建筑,佐以简朴雅致的小庭园,低调幽静
一整面巨石、榻榻米、老牛车、木头桌,配上飞扬的书法,内装也有其特殊风味
在建筑四周依旧树木蓊郁的环境中,建物的个性明显却不用抢眼的颜色、量体凸显,低调不抢山林原本的景致,从山下仰望,还真不容易找到,这也是为什么称它为“看不见的房子”的原因了。
独立有风格,不一定得用抢眼的颜色、造型,抢夺原来的山林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