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岛资讯

花莲出航 回望福尔摩沙

时间:2010-12-07 09:06   来源:SRC-423

  带我们航进海洋

  左:鲸豚可爱的身躯在船舷周围出没,总会引起阵阵惊呼声。右:透过海洋作家解说,更能体会葡萄牙人初见Formosa的惊艳。

  赏鲸活动是让台湾人跨出岛屿的动力之一,出海后遇到鲸豚惊呼连连,照理不致让我们忘记身处海上的经验,但身为“海洋子民”出海却只为了看到鲸豚,“有时不巧没碰上鲸豚,游客上岸后嚷嚷要求赔偿,同行为了抢做生意,变相发展出‘没看到鲸豚下回免钱’作为招揽的手段。”业者的怨言,是反映游客胃口被恶性竞争养刁了,还是两者普遍都有不足的环境生态教育?

  保育人士忧心,人们普遍不自觉的,将关注力投射在明星物种上头。强力的明星物种操作,影响人类的观光行为,甚至可为展示这些物种的单位带来丰厚收入。以观赏鲸豚风潮来说,一方面鲸豚吸引人们带向海洋,如果人们只愿意把目光焦点放在这些物种身上,计较“赏鲸不遇,无效退费”,那么面对大海该有的态度,还是被局限了。

  健康思维应该转念:鲸豚为海洋使者,他们开启台湾人接触海洋、航向海洋的第一步,我们应以更开放态度,投入对海洋的保育工作。

  左:被渔民捕获,弃置于沙滩上的河豚。右:在七星柴鱼博物馆,游客可以体验制作柴鱼片的乐趣。

  生命不是只有活下来而已

  不知道是山改变土匪多?还是海洋?但他讲起海洋,情意绵长。例如,在他眼中,每一只海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符号,在海中遨游时,变成一首诗,一首曲。后来他更发现,海洋不只有海豚,潮间带里的每一个小生命,就是大海。

  我们如果只想从海洋得利,却未曾想要好好做海洋的朋友,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海洋的奥秘。海洋能给我们的,不只食物,还有辽阔的视野,与未知的世界。(瞿欣怡)

  学习看得见海洋

  航海在台湾并不常见,我们花大部份的时间在陆上甚至天上往来行走,但围绕着福尔摩沙的海洋却因种种因素成了禁忌……这次能出海,不为看鲸豚、只为能从海上凝视海洋本身与东部海岸。(Monmon)

  你也该走这一段

  一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起廖鸿基老师说的话,台湾人都该来航行这段葡萄牙人行走过的旅程…。此刻,太阳正投射在清水断崖上,对映着深蓝的海水,我渐渐明白小学课本中每每提到的福尔摩沙,一直在我所踏的土地上…。(左轮手枪)

  来源:台湾联合新闻网

编辑:何建峰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