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朴实庄严的慈天宫,为北埔居民信仰中心
清朝垦拓发展起来的新竹北埔,聚落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慈天宫周边。慈天宫不仅是北埔聚落的中心,也是大隘地区居民的信仰中心。
大隘地区指的就是北埔一带。什么是大隘?“隘”起源甚早,宋代为防御西南边界民族,而设置的要砦即是隘。到清朝,在番界立石,严禁汉人和番人侵越,此即是官隘的开始。
清朝的隘防,起源于民间私设,甚至比官隘设置更早。民隘常随垦地前进而移动,并雇熟番或汉人为隘丁、设置隘寮。清道光年间,增设金山面、大崎、双境防隘,并推至北埔,作为根据地。垦地更广以后,各隘移入内山,当时人称“大隘”。
早年北埔市街的发展,即以慈天宫为市街端点,所有街道巷弄均呈辐射状汇集于此,非但庙会节庆于此举行,各种民俗活动也以慈天宫为举办场所。慈天宫正前方的大街,即是北埔老街,也是当年最热闹的街道。
直至今天,北埔街仍然聚集各种特产商店和餐厅,也是北埔最重要的大街。游人沿北埔老街直行便来到慈天宫。不同于台湾庙宇常见的富丽堂皇,慈天宫庙宇不大,造型更是朴实庄严,不见华丽精巧的工艺与雕刻,有着山城庙宇特有的古朴。
位处新竹山间的北埔聚落,就像台湾许多的小镇一样,巷弄筑建得曲曲折折,这是早年聚落常见的防御盗匪工事。距慈天宫不远,即是北埔洋楼姜阿新宅、以及连成一气的金广福公馆和天水堂,还有建于西元1922年前后的姜氏家庙。
“秀峦山”向有北埔聚落父母山之誉,秀峦公园就座落于秀峦山,而秀峦春晓则是新竹县八景之一,可以想见晨曦时分当是美景如画。绿树盈眼的秀峦公园,辟有步道让游人登高访绿,园内的百年纪念碑,记载着北埔抗日莉雄姜绍祖、蔡清琳等事迹。站在公园最高点观音亭,可俯瞰北埔街景、远眺五指山和鹅公髻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