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灯塔展馆里的灯塔模型
台湾第二大海运公司——阳明海运公司在海边有一座海洋艺术馆。这座建筑物是1915年日本人统治台湾时建造的。馆内的二楼就是台湾灯塔展馆。
台湾四面环海,东临太平洋西接台湾海峡,邻近海域有8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由于沿海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因此从清朝光绪元年开始,为增加往来船只的安全,便在诸多危险海域建造灯塔。目前台湾一共有34座灯塔,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台湾灯塔可以说都很“资深”,有清朝时建的、有日本建的,还有台湾人自己建的。
象台湾最南端的鹅栾鼻、西南端的高雄、安平以及中西部的渔翁岛和北部的淡水灯塔都是最早建设的灯塔,均为清政府所设。甲午战争之后,台湾在被日本统治时期,也建设了不少灯塔。但因二次大战,许多灯塔被炸毁,能发光的灯塔所剩寥寥无几。1946年以后,台湾开始积极整修原有灯塔,台湾澎湖地区的沿海灯塔及灯杆全面逐渐恢复灯光作业,并依据航运需求不断扩建与改进,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台湾的灯塔也都配备了无线电标杆等先进设备,使得灯塔功能更加完备。
妈祖灯塔是台湾灯塔之一,它不仅是台湾渔民的海上灯塔,也是他们的心灵依靠。面对惊涛巨浪的讨海生活,妈祖成为人们心中战胜大自然的一种精神力量。
在解说员伶牙俐齿的介绍下,飞速挪动的解说棒在模型地图上指指点点,点亮一座座分布在岛内各处的灯塔,原来灯塔不仅是往返船只的领航者,其美轮美奂的造型也是视觉上的盛宴。
解说员最后告诉我们说,因航海的需要,灯塔的建造遍及全球,各式各样独特的灯塔,屹立于山巅水边,成为船舶的海上明灯,但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发展,灯塔助航的功能日益减弱,世界目前1400多座发光的灯塔,有很多已变成观光胜地,或者作为彰显地方特色的景观。

鹅鸾鼻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