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①(《子罕》)
颜渊长叹道:“老师的道理是越仰慕越觉其崇高,越钻研越觉其坚实,看着是在前面,一下子却又在后面了。老师循着次序一步步诱导我:他以书本上的知识广博我智,以礼约束我行。我真是想停止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所能,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面前,我虽想跟从,却办不到!”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八佾》)
仪邑的封人请求见孔子。说:“凡到这里的君子,我没有不得见到的。”孔子的弟子就让他见了孔子。封人见过孔子后出来说:“你们何必为文化要断绝而担忧?天下已经乱了很久了,上天要让你们老师做复兴文化的工作。”
善意的讽谏也罢,令人无可奈何的挖苦也罢,莫名其妙无聊的批评也罢,孔子还是孔子,他不会因为畏惧挑战、逃避现实,而放下自己该做的事,改变自己该走的路。孔子思想成熟──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他不忧不惧──如果一个人为真理、为自己人生的目标而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他也是会甘之如饴的!十字架总得有人扛,责任总得有人负,事情总得有人做!“哪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人的心志不同,众说纷纭、众口雌黄,就在所难免。如果外界的噪音,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那生活的态度真是太多变了。生命是苦难的开始,有了生命就有了烦恼。逃避并不是办法,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怕烦就结束生命──那是懦弱的行为!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才能达到觉悟的彼岸!所以孔子对人生种种,一体拥抱,透过了实行来表达他对人、对天下的大爱。我们可以见小溪潺潺的全貌,却很少有机会眼观江海波涛汹涌的全貌。短视的人批评孔子,但也只止于批评,孔子是不会因人的褒贬而有所改变的。不过,我们读读孔子最欣赏的颜渊对孔子的感受,也许会让我们对孔子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听!多么启明发聩的叮咛!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提倡仁、提倡恕,世界上最大的经典也只配做他的注脚。“生命不是自己拥有,必也使别人同样享受生命的乐趣。”不是吗?
① 朱注:“喟,叹声。仰弥高,不可及。钻弥坚,不可入。在前在后,恍惚不可为象。此颜渊深知夫子之道无穷尽、无方体,而叹之也。”循循然,善诱貌。
② 郑曰:“仪,盖卫邑。封人,官名。”“从者见之”,“见”音jiàn,是引见的意思。丧,似乎应释为“天之将丧斯文”的“丧”。(见毛子水先生《论语今注今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