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第十三章

时间:2012-05-29 10:26   来源:中国台湾网

  我父亲跟张先生在里面谈什么话,我都不知道,但是我给他们照了两张相,就是现在流传很广的那张张学良与张治中的合影照片以及父亲母亲与张学良、赵四小姐的众人大合影照片。

  张学良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父亲觉得国民党实在是对不起张学良。他非常欣赏张学良,也非常心疼他,因为他是“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主谋者之一。他主要是要抗日,要逼着蒋介石抗日。其实蒋介石还是抗日的,不过张学良总是觉得,蒋介石应该全力以赴来抗日。在这个问题上,现在我感觉应该尊重历史。我觉得蒋介石还是抗日的。

  1936年的“双十二事变”影响巨大。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被交高等军法会审,判刑10年。后张学良又被特赦,被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开始了他的幽禁岁月。

  1947年夏,张学良被拘在台湾新竹一深山老林中。当时父亲是西北行辕主任,1947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父亲带我们到台湾休假。台湾“警备司令”彭孟缉是父亲当年的学生,父亲向他提出要见张学良的要求。彭孟缉很害怕,不敢答应。父亲表示“一切由我负责”后,彭孟缉才勉强同意。

  10月30日,我们吃完早餐即登车上山。这一路在山谷中蜿蜒而上,风景另具一格。刚走不远就有一个宪兵分驻所,走出几个宪兵来“盘问”。我们一共有3辆车,第一辆车已先过去,当然已经告诉他们车中是何人,但他们仍要“盘问”一番,可见尽忠职守。不久,车在一个大木桥下停下,司机说“到了”,我们非常诧异,怎么,这样快?因为动身时有人说从新竹到井上要走三个半小时,但我们看看表才走了两小时,谁相信?然而实在是无路可走了,上面仅有一条小路,再跨过一个长约150公尺的空中吊桥,到高山族的住处。至此我们只有下车,走过大木桥,上一个小坡就见一个大木牌上书“井上温泉”四个大字。再上一个石级便是张学良先生的住处。张先生早已站在屋子里迎接我们这一大群客人。当父亲和他握手时,他满脸笑容,充分表现着他内心的愉快。

  这是一个美而幽静的所在,有山林之胜兼有清泉之雅,真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张先生的生活极有规律,每天多半的时间花在读书上,晚上则做笔记,因视力使用过度,现在目光较以前差得多了。他说除他自己和赵四小姐之外,全家皆在美国,他的儿子已经添了孩子,所以他已做了祖父。张先生一面说一面叫赵四小姐拿小孙女的照片给我们看,觉得很得意。从他谈话中,我们知道他的个性非常豪爽,但也很任性。

  赵四小姐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贤淑而温柔的女子,人也很直爽,可惜身体不大好,瘦得可怜。她穿一件藏青呢的旗袍,一双自己做的和衣料一样料子的鞋子。她见今天有这么多的贵宾来,才穿这样讲究的服饰。像她那样衣着合适而爱漂亮的人,这10年来居然能过这样俭朴的日子,也真难得。她告诉我们,她“年轻”的时候是怎样因爱漂亮而拔去几个牙齿以致口腔发炎,弄得没有办法,竟将牙齿完全拔掉镶上假牙。那次所受的痛苦真不小,同时也影响健康匪浅。

  她还拿出自己儿子的照片给大家看。赵四小姐还在10年前自己赴贵州之前,就考虑到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就把儿子送到美国一位张先生的朋友那里上学。我见到她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在美国上大学了。毕竟在美国的营养好,她的大学生儿子可比妈妈胖很多。

  那次是我和大弟一真、弟媳钱妩随父母一道去见张学良将军的。但父亲和张先生畅谈时我不在场。我们同去的人,各玩各的,打网球、沐浴、爬山或聊天,我和一真夫妇、四叔打了好一会乒乓球。

  吃过午饭,父亲与张学良接着再谈。赵四小姐带着我和妈妈、弟媳钱妩上山去散步。赵四小姐身体很弱,自己做的衣服,自己做的鞋子,布鞋,蓝布褂子,就这样,很朴素的。我们沿着小路上山,走到空中吊桥,在桥头一看,跨在两山之间很长。我初在桥上向下看也有些胆寒,但弟媳妇妩妹和我毫不在乎地放大步子走过去,以后我们又来回走了两次。母亲看我们走,她也跟着走过去。赵四小姐有心脏病,简直不敢动一步,慢慢地叫一个人扶着,走了一节就头昏眼花,心跳不止,只得缩回去。休息了一会,看见我母亲很平安地走了过去,于是她还是鼓足勇气走了过去,但是仍然需要人扶着勉强走到桥头。这让她很是欣慰,她说在井上温泉已经一年多了,从未去看吊桥,今天非常兴奋,竟然能走过去。

  所以,我父亲跟张先生在里面谈什么话,我都不知道,但是我给他们照了两张相,就是现在流传很广的那张张学良与张治中的合影照片以及父亲母亲与张学良、赵四小姐的众人大合影照片。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