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态与情绪
讲话不能光是卖嘴皮子,一定要有思想的、精神的东西作为根本的支撑。探讨我们的心态与情绪,就是希望大家反省一下自我的内心世界,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讲话,为什么又害怕当众讲话,为什么我们当众讲话时通常都处于一种不完全受控的状态..。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讲话?
我们为什么需要讲话?为什么想讲话?这些问题大家想过吗?
不管我们的话讲得怎么样,我们从娘胎里生出来,就一直在讲着话。但是我们中还有太多的人,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我们需要讲话。
也许有人会说,讲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需求,讲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满意或者不满意,讲话是为了赢得自己的机会,讲话是为了征服与战胜别人……这些答案对吗?是全部的答案吗?如果你想练习口才的话,请你跟我一起来想一想上述问题吧。
1.用讲话建立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据说,有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大学教授,到大陆的一些大学去交流讲学,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大陆的大学非常爱讲哲学。”他的理由是,比如进一个大学的校门,门口的保安就会问三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真不是简单的哲学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与处理好的“我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诗人艾青在《光的赞歌》里曾经如此吟唱:“人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恒河岸边的一颗细沙。”他把人看得极其的渺小。但是他并不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自我放弃,而是一种理性的自我认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一个矛盾的境地:一方面,我们活在一个别人为中心的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用手机来打比喻,前一种情形是,你的名字与号码存储在别人手机的通讯录里;后一种情形就是,你的手机通讯录里,存储着别人的名字与号码。
(1)以别人为中心的世界
在以别人为中心的世界里,我们只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当我说出这句话时,你不要认为,我这是一种悲观的态度。我说的是一种事实,一种人生的真实状态。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别人的存在,而且,我们还必须在别人的世界里生存,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空间里,为别人的棋局扮演或大或小,或重要或不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现在的名片上,有几个身份,也许你当下就是以那几种身价,嵌入到了别人的世界里。
我们百度一下“马云”,就可以查到他现在的主要身份——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和非执行董事、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下工商咨询委员会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当然,马云的身份远不止这些,这些也只是几个商业方面的身份。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前面几个他可以充当主角外,其他的都只是配角而已。在现实世界中,马云不可能永远是主角,很多时候,他也只是配角。
我们每个人的真实生存状态,何尝又不是如此?
(2)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
有个笑话说,一个小孩问自己的爸爸:“是先有你,还是先有我呢?”“当然是先有爸爸,后有你呀。”“不对,是先有我之后,你才当了爸爸的!”这个小孩子的说法,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味。
除了我们活在别人的世界之外,其实,世界也是以你为中心的,而全世界的人都是你的配角,你周围的一切,都是你已经拥有和即将拥有的资源。
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你自己。以婚姻为例,你想拥有什么样的婚姻?要由你自己来决定,而不是你的老公或老婆。当你明白婚姻是自己的,你是自己婚姻之船的舵手。就如同一部戏,你是导演,其他的任何人包括你的老公或老婆都是演员,他们必须配合你,协助你完成这部戏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才可以陪你一直走到人生的彼岸,不好的不配合你的演员,自然,请他们出局就对了。
工作也是如此。太多的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打工心态,也就是把自己仅仅看成是在“为别人打工”,而不是“别人在为自己打工”,把自己当成一个“事业中心”,周围的人包括老板、经理、同事、客户、朋友等,都是在你的整合调度之下,为你设定的事业目标提供支持与帮助。
每个人都必须理解这一人生之真谛!
(3)讲话是怎么发生作用的
不论你如何定义自己的生命或人生,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在与别
人的关系之中,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失去了与
他人的关系,我们就无法生存。
每一个人要想与我们身处的世界发生与建立关系,必须通过语言来进行,必须通过讲话来实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阿里巴巴的老板马云对日本软银公司的老板孙正义说:“和您这样的聪明人讲话,不需要多讲,所以我也没有准备商业计划书。”他的确没有多讲,他只讲了6分钟,而就是这6分钟,他就让孙正义拿出2000万美元给他,算下来每秒钟值5万多美元。
讲话又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呢?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式:1)呈现自我人的存在,有些是外显的,如相貌、举止、着装、情绪等;但
更多的是内隐的,如知识、情感、能力、意志、需求等,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通过讲话来表达呈现。即便是那些外显的自我,也需要通过讲话来解释与说明。总之,我们可以通过讲话来呈现自我,让别人更深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2)迎合需求
人的价值不在于你自己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对于别人有什么用?也就是你有什么交换价值。我们都知道,客户之所以向我们的公司支付金钱,就是因为公司向客户提供了使他们满意的价值,迎合了客户的需求,所以他们愿意用货币来交换,让我们公司不断得到发展。我们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讲话来把自己的价值呈现于人前,并符合别人的需求。
3)改变别人
为什么我们会说“理解万岁”?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矛盾、对立、误会、冷漠、拒绝、排斥、打击、伤害……需要我们去改变,否则,我们永远就只能处在一个不属于我们的世界里。我们要不断地跟身边的人讲话,改变他们,让他们理解我们,至少是理解我们多一点,从而让我们嵌入到别人的世界,或者让别人嵌入到我们的世界,最终令我们自己过得更好。
2.练口才其实就是练心
我在口才培训的过程中,经常给学生讲一句话:“练口才其实是练心!”练心,练的是什么心呢?练的是爱心、信心、有控制的心。
(1)练爱心
有爱心,就是爱己、爱人、爱社会、爱生活、爱大自然、爱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爱因斯坦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如今,很多人都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面对别人的困难,他们毫无感觉;对于别人的帮助,他们受之坦然。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等于是没有生活的激情,他就没有改善自己、成就自己的欲望。
我做口才培训,并不只是要教给大家一些讲话的技巧,而是引导大家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好口才是我们期望的一种结果,而练习
口才也只是实现人格完善的一种手段。我坚信,一个人想练口才,必先有爱心,否则,就没有表达的欲望。
(2)练信心
其次是练“信心”。如果你只有欲望,没有胆量去表达自己,争取机会,命运之神也不会垂青于你。自信不单是当众讲话的需要,要是你没有自信,你的整个人生也将黯然无光。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不要说讲话,就是活着,对他来讲都是一场苦难。
伟大的人类心灵导师卡耐基,刚开始从事口才培训的时候,也只是把重点放在口才技巧的传授上。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后来他发现,前来接受口才训练的学员,固然存在着讲话技巧不足、经验缺乏等问题,但这些都是表面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他们缺乏自信,缺乏对生活的激情。在他们的内心,感受到的自己,是一个生命力严重不足的人。于是,卡耐基开始从心灵潜能激发与自信心塑造的角度进行口才训练,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3)练有控制的心
有控制的心,也就是讲话要有思路、有条理性、有逻辑性。讲话需要条理,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太多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写文章,你可以控制,可以推敲,可以调整;而讲话,声音在空气当中飘,思绪像雪花一样飞舞,很多的人都难于驾驭,确保条理性。
有些人讲话,犹如水库决堤,洪水泛滥,横扫农田村庄,完全没有条理性,听众可能不知所云,如坠入迷雾之中。而有些人讲话,就像科学灌溉,沟渠修得很规范,水想要流到哪里,就流到哪里;而他的讲话,有观点、有重点、有取舍、有强调。听众听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讲好话必备的15种人生态度
常言道:言为心声。与人交流和沟通,态度是最关键的。
不管你是否有意识,你的态度都会在你的身体语言与口语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传达给对方或更多的听众。
以我的认知和理解,讲好话应具有以下15种基本的人生态度:
(1)真诚:真实诚恳、信守承诺
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
真诚在内心就是纯净无染,表现于外就是真实不虚、率真自然;如此则心怀坦荡正直无私。因此,真诚就像阳光雨露般,能温暖人心,净化心灵。
与真诚相伴的是信用。真诚的人信守承诺,勇于承担,不逢场作戏,不虚与委蛇。没有惺惺作态,没有虚情假义,没有逃避推脱,更没有奸诈坑害。
也许有人会问:在商场上利益与真诚真的可以并存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在单个的生意谈判时,你不可以没有策略地把自己的底牌直接打出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真诚地与对方交流,并达成合作,促成双赢。
(2)激情:狂热的生命冲动
与激情相关的词汇是热情、热爱、狂热。激情是生命力的一种巅峰表现。
生活的本质是平淡无奇的,但要让生活的过程变得丰富多彩,需要激情与创意。一个人拥有激情,就能战胜一切,就能达到目的。
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创造,多由激情引发。大众与精英、凡人与伟人都可能拥有激情。生活、工作、学习、创业都需要激情,如果没有激情,生活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不可能达到你所预期的某种高度、某种境界。
(3)宽容:原谅,饶恕,不予以计较追究
生活需要宽容。因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
误解、谩骂、忘恩负义,都不去计较,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
慧。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宽容别人,就等于送给了自己
一份神奇的礼物。
宽容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养,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只有宽容地看待人生和体谅他人时,我们才可以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欢乐与友爱之中。
(4)善良:纯真温厚,没有恶意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他认为,“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
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
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
(5)责任:分内应做的事情
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是自律,也是他
律。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
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
(6)坚持:坚定不移,意志力的完美表现
每天都吃饭不叫坚持,每天都不吃饭那才叫坚持。坚持是成功的代名词。生活中,我们不是缺少目标,而是缺少坚持。
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业的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轻易为“拒绝”打败,不达成他们的理想、目标、心愿就绝不罢休。
有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没有坚持,就注定失败。
(7)智慧:俯仰天地,洞察人心
有智慧的人看得更深远,更透彻,比芸芸众生活得明白,能正确看待人生、面对现实、懂得取舍。
当然,东方人所理解的智慧主要指“计谋权术”,西方人所理解的智慧则主要是“发明创造”。而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智慧,是二者的融合。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慧;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也是智慧。
(8)创新:生命有创造力
创新,意味着身边有许多人认为你不现实,你在做梦,你完全是异想天开。
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纵观历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创新的人。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则被讥为庸才,第三个就被斥为蠢材。为什么?因为后来者不懂得创新。
创新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精神,它要求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因循守旧,至少要有一种怀疑、质疑的态度,另辟蹊径、超越他人。
(9)礼貌:个人修为涵养
人的潜意识里可能都渴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于是产生了礼貌。礼貌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讲求礼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传统的礼仪文化不断被人们发掘出来并光大发扬。在商务活动中,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讲求语言的表达手段和技巧。满足需求,让客户感到受益;礼貌热情,让客户感受尊重;贬己敬人,给客户留足“面子”。礼貌不失为商务人士获得成功的一把金钥匙。
(10)自律:遵循法度,自加约束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有规定不愿执行,有规矩不想遵守。一些硬性的规定在西方国家里被严格遵守着,但到了什么都“有特色”的国度,很轻易地就被打破了。
约束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主要是指法律、法规、纪律和各种管理制度。另一种是内在的,主要是指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如信仰、理想、原则、荣辱评价、利害分析等。
一个人如果只有外在的约束,他可以进步,也能成功,但那总是有限度的。如果再加上内在的约束,也就是自律,变被动为主动,他的进步与成功才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11)谦卑:谦虚,不自高自大
谦卑是一种姿态,谦卑是一种睿智,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谦卑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准则和仪式,更可内化为一种人生态度。它显示了一种宽广的胸怀,也不在势高一等的人的面前畏缩。正是因为许多人无法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才变得虚荣、自负。
谦卑要求我们不断地自责自省。那些冷漠傲慢的成功者很容易遭受人们的冷眼及突然的失败,而那些表现出谦卑和爱心的成功者则得到人们加倍的尊敬和爱戴,并因此获得持续不断的成功。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大智若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谦卑做人,努力精进。不要认为谦卑是愚蠢的行为,要知道,真正的有修养的人、有文化的人、功成名就的人是最谦卑的。
(12)个性:鲜明的、特立独行精神面貌
什么叫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个性一词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名词,正如前面所用。另一种则是形容词,比如称某某人“很有个性”。说实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因为传统文化的约束,因为教育体制的偏差,都变得很没有个性,看上去缺少激情、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显得过份内敛,不懂彰显个性。
一般来说,鲜明的、特立独行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你需要什么样的个性呢?
(13)学习:不断超越自我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是动物和人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也是适应环境的手段。人类的学习需要个人的自觉行动,积极参与,主动获取;吸收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技能,也可以是智慧。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升人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对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现代人工作价值取向的转变,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当代社会主流理念,都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冒险:挑战生命潜能
冒险精神并不等于莽撞。真正的冒险者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愿意承担责任。为了达到目标,勇于承担风险。竞争使他感到兴奋,面对残酷的竞争,他毫无惧色。这种性格的人总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已做好准备,在充满危机与挑战的情况下承担领导责任。”
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对任何危险的事物都不会感到恐惧,即使偶尔有,他们最终也能战胜这种心理,重新投入战斗。他们不会因为担心对肉体和生命的威胁放弃追求,而是会接受挑战,充满信心地迎着危险和困难勇往直前。
(15)感恩:积极地面对人生
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
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二、为什么害怕当众讲话?
讲话似乎谁都会,对于成年人来说,已经讲了几十年,似乎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可是当众讲话却令许多经理人伤脑筋。
据某些心理学家的意见,这个世界上,怕当众讲话的人,多过怕死的人。为什么呢?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一个当众讲话出了丑的话,他还得活着,那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啊;而人死了,就一了百了,无所谓的。这就是因为我们所说的:“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大家要记住一个事实:世界上没有一点都不胆怯、恐惧和害羞的人。恐惧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