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史蒂芬·平克创作这本著作的时候,IBM的人工智能“深蓝”刚刚以2-4落败于人类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而当这本书出版的那年,“深蓝”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卡斯帕罗夫。而就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前不久,Google的人工智能Alpha 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乭,这标志着“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在AI的攻势下陷落。
如果说这些棋艺精湛的人工智能还算不上有“心智”的话,那么Google开发的另一种人工智能,已经能够驾驶汽车,识别图像乃至从事科研活动的“神经网络”算不算有“心智”呢?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心理学纯粹只是形而上的问题,从柏拉图,墨子到笛卡尔,以及更近一些的冯特和佛洛依德等人都提出过自己的理论假说。不过在我这个正在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的人而言,这些理论都建立在先贤自以为正确的假设之上,不过是用一种形而上学代替了另一种形而上学罢了。直到二十世纪后,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巨大进步,才让以科学方法研究心理问题成为可能。
这正是平克教授的做法。恰如我在读这本书前所知的那样,平克教授非常善于用精巧的文字与恰当的比喻去阐述复杂的心理学原理。他将演化和基因本体论作为切入点,从心理学最底层的理论架构开始讨论心理学的复杂原理。这种思路对像我这样的读者而言很有吸引力,因为较之格式塔学派或者行为主义学派那种将神经中枢视为“黑箱”的做法,神经学工作者更习惯于从单个神经元和神经环路的运作机制入手去理解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平克的书将着眼于局部的神经科学和着眼于整体的心理学做了一个很好的衔接。
平克教授将人类的心理活动以及思维定势都归结于人类的演化结果,对学神经科学的我而言,这个结论几乎是不证自明的。一旦接受了大脑在心理活动中的本源地位,那么这一切便顺理成章了,因为大脑本身就是演化的产物嘛。但是作为心理学家,平克显然不会止步于此,不然他就不是平克了。他更进一步探讨了人类连同其心智作为演化产物,对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他用了很大的篇幅与大量的举例来说明现代社会的种种现状,诸如生产关系,组织形式,家庭结构以及普世的道德规范等,都是因为现代人还用着“原始人的大脑”--那些被演化所保留下来的,帮助我们祖先在丛林和草原中得以存活的特性依然左右着现代人的生活,毕竟生物演化远远赶不上文明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有理有据,要是再加上些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的话,简直有几分阿西莫夫笔下“心理史学”的味道了。
从平克的引导出发,不难想见诸如优生论、种族主义或者自然主义之类意识形态也来自于人类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些也同样是演化的产物。但是我们理解规律不是为了屈服于规律,而是更好地利用规律。因此平克好不掩饰的表明这些观点是错误的,演化留给我们的既有有益的资源,也有必须警惕的陷阱,如何充分扬长避短也正是这本书探讨的重点。
作为一本将近二十年前写的书,在这个科技爆炸的时代中诚然也会有其局限的一面,但是瑕不掩瑜,这本书足以堪当心理学的启蒙读物。它对于读者最重要的馈赠,不仅仅在于其中的知识,也在于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态度,恰如其最后一章标题,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或许也是平克书写这本著作的初衷吧。
作者:唐骋,神经科学博士,果壳网撰稿人

书 名:《心智探奇:人类心智的起源与进化》(How the Mind Works)
作者:(美)史蒂芬 平克(Steven Pinker)
译者:郝耀伟
定价:139.90 元
出版时间:2016年3月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权威解答“什么是智能”这一深刻问题,破解机器人难题。
详细剖析心智的四大能力,权威解读“心智如何工作”。
一扇窥视人类心智活动神奇与奥秘的窗户。
一场探索心智本质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