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继《心胜》畅销50余万册后,推出其一脉相承的姊妹篇《心胜2》。2013年,《心胜》一经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心胜”一词便迅速蹿升为年度热门词汇。白岩松曾经说:“心胜”不只适用于军队,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战场,对追求成功又压力巨大的年轻人具有积极意义。而“战胜自身的惰性是最大的敌人,战胜别人并不代表什么,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胜利。”以此类推,“心胜则强,心败则衰”这一极具警示作用的口号更是引发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碧血丹心,沉默两载,金一南新书《心胜2》进一步发出了“灵魂与血性,关乎命运”的忧心之叹,振聋发聩。
2014年10月底,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具备“四有”,即“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给人至深印象。
金一南将军则提出“灵魂与血性”才是 “重中之重”。有灵魂就是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血性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心胜2》是金一南继《心胜》后的第二本随笔集。内容涵盖历史、军事、科技等领域,同时结合“九三阅兵”“军改”“反腐”等等热点话题,发表个人独到见解。是一本集知识性、时效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身的优秀作品。新书沿袭作者一贯的“求真”风格,不回避问题,不夸大成就,对民族历史命运予以公正评判,对当下偏激思潮予以正义针砭,以鲜活故事支撑新锐观点,兼具思想价值与文学价值。
《心胜2》中有审视历史的精彩长篇,例如:《灵魂与血性》,提出了“真军人与假军人的区别不仅是部队里是否有你的编制,而是你的灵魂是否驻留在军营。” “灵魂赋予尊严,血性赢得光荣;灵魂与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刀锋。”不光是军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血性,拒绝那种无尊严的保命哲学,要永远保持着对除恶的担当,对正义的追求,对平等的向往。从精神上真正站立起来。《即使胜利也不能忘记》则运用大量的党史、军事资料深度解析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历史拷问:“为什么卢沟桥成为抗战爆发地点?为什么美国人宣战了我们才敢正式宣战?为什么中国的汉奸那么多?为什么出现集团性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我们今天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胜利花环不仅是夺目的荣耀,更是切肤的警醒。” “一个国家的弱,决不仅仅是国力、军力、装备、训练的问题,同样包括民族心理问题、国家意志问题” 。我们要强,真正的力量永远来自内心。每个人内心都强大了,才会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内核蓄满能量,才会让中华民族永远强盛不衰。《唯有真人能自觉》则披露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之间不为人知的观点分歧和矛盾冲突。以及为什么说蒋介石唯独缺了“运气。”?而《等待填满的容器》则对今天中国是否掌握“话语权”?共产党是否主持“正义”?“目前中国是问题中国,还是进步中国”等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心胜2》一书中也有提振人心、充满激情的精悍短篇,如《最为勇敢,最为忠诚》《不会再现的传奇》《那个时候的人,那个时候的党》。随着时代的更替,科技的进步,“战友在变化,营房在翻修,装备在更新,唯一不变的是中国军人的价值追求:能打仗,打胜仗!” 今天的军人,面对未来的复杂形势,其职责使命、职业精神、忧患意识全部聚焦于这一点:军队是为国家、为民族夺取胜利的。时刻应该牢记:“军人生来为战胜”
在《心胜2》中,金一南一如既往地以极其广阔的视野、犀利的文笔、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激情,对当下中国乃至全球纷繁复杂的时局做出理性、深刻的剖析。例如《战略文化: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之源》,首次对中西方战略文化进行深入透彻的比较分析。“东方追求和合慎战,西方追求冲突征服。” 同时指出: 现代技术对战略文化产生着巨大影响。因此,民众都需要补上“战略文化”这一课。今天的世界是霸权与强盗逻辑横行的世界,我们必须建立自己坚实的力量基础,包括经济利益、国防利益、民族凝聚力。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和平与发展。
《心胜2》还首次发表了金一南的家庭故事与个人领悟,如《生命的本色——写给父亲》《阶级叛逆者——写给母亲》《让暴风雨来得更加猛烈——写给自己》。他满怀深情与崇敬地描写了父辈们为革命奋斗终生的感人故事。书中赞道:“这是一批不折不扣的真人。什么叫真人?说真话、办真事、信真理。”
无论任何时代,我们每一个,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以及我们整个民族都应该“养育灵魂、培育血性”,争做“真人”,不断追求心中的理想、信仰、正义。灵魂不灭,血性永存。
亮点金句:
1、党性就是无条件无水分的忠诚。
2、灵魂赋予尊严,血性赢得光荣;灵魂与血性永远是军人的脊梁、胜利的刀锋。
3、规矩成就血性,血性彰显规矩。
4、说到话语权,我们必须自问:是否还拥有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是否在精神上已经被人缴械了?除了经济增长,我们还有没有理想?还能不能登高一呼,云集者众?我们向全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能不能也提供精神产品?
5、中国革命最大的幸运,就是拥有一大批极富历史自觉的领导者。当队伍丢了魂的时候,他们就是队伍之魂。
6、变革就是扬弃,就是创新,就是“消灭自己”。军事变革从来不是为了赢得赞誉,而是为了赢得战争!
7、追求所谓“开明的国际形象”,倡导“个人独立的人格”,特别在意西方的评价,实际上是在精神上放弃武装,说重些,就是精神上被人俘虏。
8、牺牲是军人的最大付出,胜利是军人的最高奉献。
9、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哲学理论,其战略文化基因便注定了先天不足。哲学的贫乏导致战略文化的贫乏,战略文化的贫乏导致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泛滥,而实用主义的泛滥必然导致民族在长远经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10、什么叫真人?说真话、办真事、信真理。
9、正是中国革命的这种“野蛮”,把鲁迅描写的“阿Q精神”、毛泽东讽刺的“贾桂习性”一扫而光,使这个民族真正从精神上站立起来。
10、为什么卢沟桥成为抗战爆发地点?为什么美国人宣战了我们才敢正式宣战?为什么出现集团性精神沉沦和人格沉沦?胜利花环不仅是夺目的荣耀,更是切肤的警醒。
11、我们是正义的吗?我们主持过正义吗?我们还将为正义奋斗吗?我们还能不能登高一呼云集者众?我们向全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能不能也提供同样丰富的精神产品?
12、变革就是扬弃,就是创新,就是“消灭自己”。军事变革同样如此。谁又愿意消灭自己呢?但不变革不创新,就会被他人消灭。
13、军人绝不是为了让自己肩膀上将星闪烁去光宗耀祖,军人要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交代,这个交代就是通过夺取胜利报效人民、报效祖国。军人生来为战胜。
14、唯有高扬布满弹洞的旗帜,使战火硝烟成为对自己的精神洗礼,才能让生死较量中磨砺的价值观念迸发出耀眼异彩。
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最缺乏的就是胜利。没有品尝过胜利美酒的民族,精神永远苦涩萎靡。一定要记住那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通过胜利,给中华民族肌体注入了全新的激情、尊严与血性。
16、在青年人是一种追寻和发现,在中年人是一种激荡与重温。大家又看到了一批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的人。
17、中国革命最大的幸运,就是拥有一大批极富历史自觉的领导者。当队伍丢了魂的时候,他们就是队伍之魂。
18、为什么人类四大文明起源中的印度文明消亡了,巴比伦文明消亡了,埃及文明消亡了,中华文明还依旧存在?文明中所渗透的战略文化要素,被证明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生命力之源。
19、父亲那一代人用全部生命演绎了一个群体的品格:一种在极致状态下诞生的极致品格,类似石墨在高温高压之中变成金刚石一般,令后人难以企及,无法复制。
20、幸福是财富,苦难亦是。比它们更珍贵的,则是领悟。我们这代人生活得如此认真,尽管属于我们的春天满地泥泞。
作者简介: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
2006年获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2007年当选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2010年被评为“中华文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