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唐朝,有意气风雅堪称登顶中国诗史的唐诗;有开启后世重要文学体裁的长短句;有对仗工整韵味深长的骈文,也有韩愈、柳宗元等文章精英提倡的文以载道的古文……在这么多文学成就中,自然少不了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正式成熟起来的唐传奇。奇怪,为什么明明是小说却又不叫小说,而叫传奇?小说,一个今天已经非常普及的词语,一种概念早已有之的文体,要想从文学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却不那么容易。
中国古代小说究竟具体从什么时候诞生的,恐怕很难说清。司马迁的《史记》固然是正史、信史,但是有些事情的记载比如《鸿门宴》,已经颇具小说的雏形——当然,没人会把《史记》当小说,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从文学史的角度说,到六朝时期,此前漫长历史时期积累的神话、寓言、史传、传说等终于要“集成”了,要产出点成果了,于是便产生了志人和志怪小说。一方面,古人的兴趣仍在人类本身,写自己的事情,写别人的事情,写名人的事情。其中有些事细细想来未必都是真的,有些干脆就是听来的小道消息,但谁让大家都喜欢呢?古人的“八卦”之魂有时燃烧得令今人也不得不叹服。另一方面,古人的兴趣很早就被神仙鬼怪这些并不存在的事物吸引过去了。这也很正常,这类故事在今天依然火爆,只不过标签已经换成“玄幻”、“灵异”之类;另外在这一大类当中还有一个舶来品——科幻。有人把这一时期的中国小说比喻为小说的“童年时期”,这个说法十分形象。那时的小说,还不讲究什么结构,很多时候仅就是“我给你讲个好玩的故事哦”,可以说目的很单纯。对事件的记录大多也比较简略,不会有过多人物表情、心理的描写(当然关键时刻还是要的),雕饰不多,显得很纯净。故事的篇幅一般不会太长,比如《宋定伯捉鬼》,就只讲他捉鬼这一段,至于捉了鬼之后有没有其他鬼为他们的朋友报仇,那就不是这篇小说要说的了。所以那时是没有长篇小说的。
到了唐代,小说长大了,也开始成熟了。目的依旧是“讲个好玩的事情”,而技法上则要成熟许多,同一篇中记下的故事也不再单一,而是有了连续性。小说在长度上仍然主要是短篇小说,但是不少篇目却具备了供后人继续发挥的余地。这些故事由于“作意好奇”,所以宋代以后,大家把它们泛称为“传奇”。不过“传奇”的名字具体是谁发明的却不好说,按《新唐书 艺文志》的记载,唐人裴铏著作《传奇》三卷,这可能是目前最早与小说有关的“传奇”出处了。于是人们送给裴铏这样一个头衔:传奇的鼻祖。其实这么说有些勉强,裴铏之前,“传奇”这种文体就已存在,集合不少传奇故事的笔记也有人写,无论怎么看,裴铏离“鼻祖”都还远。但不可否认,他绝对是一位重要的传奇家。传奇名篇《聂隐娘》《裴航》《昆仑奴》就出自他的手笔。
在唐代,传奇小说之所以能够发展,甚至是一种井喷式发展,决非偶然,这与唐朝社会的繁荣和开放有关。唐朝没有文字狱,有的是科举仕途对于士人读书的“诱惑”与鼓励,有的是大家聊天打趣、互相催促“快写篇故事来看”的推动作用,也有着唐人自己对描述心中故事、人物的一种向往。
在中国古代,相对于诗歌、文章(小说当然也是文章,但这里指骈文、散文甚至是八股文那种文章),小说属于叫座不叫好的作品,就是大家都喜欢看,却不好说这是一种成就。当然,随着小说的发展,后人对小说越来越重视,小说作者也不再无足轻重。只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小说作者只怕很难翻身。科举里考过诗赋,考过应用文(策对一类),考过八股文,但从没哪位皇帝心血来潮说:我们来考一篇小说吧。
然而当西方文学思想流入中国后,大家才发现:咦,原来小说这么重要的吗?一个文学家,是要靠他的长篇小说来支撑的吗?鲁迅先生写了再多杂文、散文、诗歌、中短篇小说,也遮不住他在长篇小说方面的缺憾。
时至今日,人们对小说不会再有什么歧视,无论写诗歌写小说,一样都是“油菜花”(有才华)。所以现在,让我们翻越时空障碍,到相隔了一千年的唐代,去看看传奇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吧。
【书籍介绍】
书名:《一千年前的情怀:唐传奇的秘密花园》
作者:扶楠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定价:36元
作者简介:
扶楠,本名徐磊,历史作家,南开大学毕业。曾出版图书有《天可汗时代》《大唐惊变:中国式王朝衰落》《只是当时已惘然》《无言独上西楼》《一人独洒一江愁》和《宛在水中央》,在多家杂志、报纸上发表过文章。曾任《大学自主招生》杂志执行主编。
内容简介:
还原唐人生活的点滴,探寻传奇隐秘的历史花园。这里有张生与崔莺莺另娶别嫁的爱情真相,李世民入冥背后潜伏的刀光剑影,女侠聂隐娘神出鬼没的瑰丽江湖,孙悟空原型的奇诡遭遇,月下老人牵红线的趣味传说,长恨歌吟哦的千古绝唱。听霍小玉临终别离的悲愤诅咒,看虬髯客远遁中原的洒脱背影,惊醒太守南柯一梦,怅然卢生荣华一生……
以文章之奇而传事之奇,本书围绕唐传奇传世名篇,从生活、爱情、文学、历史、侠义、神怪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追寻那个时代留下的美丽足印,畅想一千年前动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