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书名时确实有些迷惑,“两个人”就说“两个人”便好,为何要再多加一个“两个”?看完书,觉得似乎懂了这个书名,也可能只是自己的一点理解,毕竟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我来说,这个书名最终说服了我,是因为这是一本写人的书。如果让我给这书名加上标点,应该会是:两个,两个人。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书里十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他和她。有些从相识开始写起,有些早已相识,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里,他们在一开始都是“两个”,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情怀。而“两个人”,这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就好像“朋友”、“恋人”或是“知己”,它是不可拆分的,否则意思就变了。
在书中,他和她相遇了,但还不够,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故事,心门不是随时敞开着的。于是有一天,那个人来到你面前,叩响了那扇门。有的人相遇了,一见如故,缘分正好,打开门,相知相守;有的人没那么幸运,曾经因轻率地开门而受过伤,再来敲门,他或她都是迟疑的;有的人未曾受伤,但那扇门习惯性地关闭已经太久,门外的人一直敲门,屋主却还是犹豫着……
一个在门里,一个在门外,他和她是两个,终于有一天,心门打开,伸出的手终于不再孤独地悬在半空,他和她成了“两个人”。从此他们住进对方心里,曾经的紧闭的、上锁的门扉也不复存在了。
读这本书,是种享受。文字很清雅,很干净,读书里的故事,没有时下那些青春文艺小说纠葛不清的关系、错综复杂的展开,却把故事讲到了心里。看着书里的人,你会懂。仿佛书中的他和她,是你身边的一位友人,听他们的故事,结局变得不那么重要。他们讲述的过程,他们的相遇相识、相知相守、相思相离,才真正牵动着神经。当结局来临,无论是悲是喜,都能坦然接受。
有人会说这本书是关于情感的书,我却觉得它写的是人,人的成长、人的改变。十一个故事里并不是每一个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但是他和她,还是从“两个”,蜕变成了“两个人”,为了某个人打开心门的瞬间,他们都成长了,从封闭的世界或者过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确实需要勇气,毕竟你并不知道,你捧在手里递出去的真心,会不会被人轻易丢弃、任意践踏。但最终他们遇到了对的人,并有了这份勇气,今后的路上,不管那个人是否陪在身边,心里都是温暖的,都能以“人”的身份走下去了。
从这本书里收获的,不只是他和她的浪漫,更是这份“为人”的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