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27日下午,曾创作《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的当代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他有多重身份,如“首个突破性禁区作家”、“西部影城创办人”等等,引发读者追忆怀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文学作品中擅写爱情,但张贤亮却自称“生活中不可能有爱情,除非像贾宝玉一样多情”,知足于有一双儿女的陪伴。
一年前查出罹患肺癌
生前曾称“文学史是绕不过我的”
张贤亮是华语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他于1936年出生,新时期进入他创作的“井喷期”,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说《绿化树》、《青春期》,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都被认为是其代表作。
张贤亮的作品以其充满人性温暖的故事和新锐的思想,在公众阅读中激起了巨大波澜。上世纪八十年代,张贤亮的作品中就敢于严肃而谨慎地描写“性”,有评论家称,“没有张贤亮的作品,中国作家大概还不敢理直气壮地谈情说爱”。
事实上,张贤亮罹患肺癌已经一年多,家在宁夏的他此次特地来北京协和医院医治,但最终病情恶化辞世。媒体引述作家冯骥才回忆称,“一年前,他查出了肺癌,当时已经是晚期,情况很不乐观。最初得知消息的李小林(巴金之女)告诉了我,我当时就掉眼泪了,然后我慢慢静下来,觉得我首先得安慰他,就给他打电话,没想到他反过来还安慰我。”
老友高洪波则表示,今年3月份,罹患癌症的张贤亮来北京看病,“我们几个作家老朋友,包括张抗抗等,在北京相聚了一次,张贤亮半开玩笑地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但文学史是绕不过我的’”。
他透露,当时张贤亮吃中药过敏,身上痒得难受,但他很坚强,依然充满着对病的蔑视。“当代文学史确实是绕不过他的。不幸被他说中,我们真的是见了最后一面”。
“他发病发得很突然,前年十月我遇到他,他悄悄跟我讲了病情,我当时完全不相信,我觉得他在开玩笑,或是小题大做。”作家梁晓声回忆,“我以为是一般的肺病,还嘲笑他。但当时他说得特别认真,来北京看病的时候我和张抗抗去看他。当时中医说没有什么大问题,所以他这么快走了我也很惊讶,我们当时都是比较乐观的。”
有生意头脑 每年捐上百万补助困难病患
有人称张贤亮“可能是中国作家中最会做生意的人,也可能是中国商人里最会写小说的人”。除了著名作家、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创办人这样比较为人熟知的身份外,张贤亮还获得过“中国十大慈善人物”、“中国十大收藏家”、“中国十大才智人物”等诸多荣誉头衔。
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兼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至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称号,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并获得“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2008年张贤亮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人物”和“中国十大收藏家”、“中国十大才智人物”、“影响宁夏50年人物”,2010年还被评为“宁夏慈善大使”。
他去世后,诸多生前好友在微博上发文悼念。
《江南》杂志社主编袁敏曾在上世纪90年代采访过张贤亮,并写过一篇《出卖荒凉的启示》,“他那时候就对经济话题感兴趣,瘦高、清癯、非常健谈,当时作家做生意的很少,张贤亮属于特别有生意头脑的”。
知名女诗人空林子则称张贤亮是个特别有爱心的人,“他很有社会责任感,最近几年,他每年都捐出上百万补助一些不属于或超出医保范围,而家庭又无力承担医治费用的病人。”
事实上,自2010年初开始,张贤亮以个人名义每年捐赠150万至180万元对宁夏贫困患者实施“救生行动”。近年来,救助患者达到百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