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希望.1》全景式展现最真实的以色列建国历程

时间:2014-09-22 14:0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希望

  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巨著

  一曲令人唏嘘的英雄之歌

  一本书看懂巴以冲突与中东格局

  1)内容简介:

  《希望》分为《希望1》与《希望2》,是是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沃克“以色列风云”的前两本。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之父”戴维·本-古里安颁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次日,阿拉伯联盟国进入巴勒斯坦,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史称“巴勒斯坦战争”,也是以色列独立日之后的第一场复国战。

  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赫尔曼·沃克笔下的以色列复国战,充满了被阻滞的艰辛与不易。从建国之日起,以色列一边应对阿拉伯联盟国的强力军事打击,一边面临国内武器及人员短缺的危机,同时,还不得不与俄、美、英、法等国进行着漫长而严酷的博弈及对抗。

  《希望》的故事也由此展开。依靠斡旋于各大强国、为以色列争取到政治与军事援助的兹夫·巴拉克及英勇善战的约西?尼灿等建国功臣,使得襁褓中的以色列在与强敌的对峙之中,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既夯实了以色列在世界军事史中的地位,同时对阿拉伯联盟国、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以色列建国史巨著,也是一曲令人唏嘘的卫国英雄之歌。在持续数十年的复国战硝烟背后,巴拉克与约西的个人命运如何流转,他们的情感生活又将遭遇怎样的冲击,并因此做出何样的抉择,都将在《希望》一书中呈现。

  2)作者简介:

  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美)赫尔曼·沃克

  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为俄裔犹太移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与哲学专业,并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入美国海军,参加过南太平洋战争。

  出于对战争与文学的深度了解,沃克创作出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凯恩舰哗变》,获得了1952年普利策文学奖,而《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则赢得了《纽约时报》的高度评价:这两本书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希望》是沃克以“以色列建国”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从以色列独立日到“六日战争”,时间跨度长达二十余年。沃克在书中用凝练的语言、严密的情节设置与恢宏的战争描写,全景式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以列国的独立与崛起。

  译者——辛涛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好读书,并愿意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尽一己之力。译有《死亡诗社》等。

  《希望.1》媒体推荐

  沃克的小说让逝去的历史再一次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华盛顿邮报》

  《希望》令人感动,颇具教益,颂扬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在以色列这个新生国家中,人就是最大的希望,全体国民的涵义就是一个家庭的涵义,一名学者同时也是一名士兵。小说命名贴切,气势恢宏。——安东尼·伯吉斯(英国作家,《发条橙》作者)

  赫尔曼·沃克是历史题材类小说的大师!——洛杉矶时报

  令人鼓舞,兴奋激荡……《希望》把史诗般的事件与日常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娱乐周刊》

  《希望.1》亮点分析

  ●一本书看懂以色列建国史

  ·真实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戴维·本-古里安

  ·美、英、法等国对待第一、二次中东战争的意图与立场

  ·他国犹太复国主义者对以色列独立战争的作用与帮助

  ·以色列与强国如何周旋,并获得了怎样的政治与军事援助

  ·全景式展现第一、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转机与影响力

  ·以色列在战前与战后的政治、军事、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对比

  ● 作者是普利策文学奖得主

  沃克创作出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凯恩舰哗变》,获得了1952年普利策文学奖,而《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则赢得了《纽约时报》的高度评价:这两本书足以奠定沃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详细描述以色列建国初期与第一、二次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为何冲突不断?究竟是谁在背后操控这一切?读《希望.1》,拨开战争的迷雾,看到历史遗留问题与巴以冲突的真相。

  精彩连载:《希望1》

编辑:杨旋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