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黄春明童话集》简体版引进 撕画艺术填补空白

时间:2014-08-28 08:49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黄春明童话集》简体版引进 撕画艺术填补空白

  黄春明,台湾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师,于1962年步入文坛。他创作的小说《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莎哟娜拉,再见》《放生》《没有时刻的月台》等,代表了台湾乡土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世界华语文学界亦颇负盛名,曾获时报文学奖、东元奖及噶玛兰奖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也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同时,他在儿童戏剧和儿童文学领域的造诣也颇为深厚。

  近年来,国内一些著名的成人文学作家也渐渐开始在儿童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例如张炜的《半岛哈里哈气》系列、赵丽宏的《童年河》、虹影的《奥当女孩》等,皆在文学界和出版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而创作体裁多元化的黄春明早在20年前就开始致力于儿童戏剧、文学和绘本的创作。1994年,他创立了黄大鱼儿童剧团,巡回全台湾各地,演出多部寓教于乐的儿童剧。他笔下的童话摒弃了矫揉造作的语言和情节却又绝不乏创意和趣味性,自然的文风犹如迎面扑来的带着阵阵泥土芬芳又能滋养心肺的空气。

  黄春明相信,儿童是可以被期待的,所以他花费心力,不仅用文字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的得到心灵的成长,更亲手创作色彩缤纷又惟妙惟肖的撕纸画来做童话集的封面和插图,带给孩子们富有独特美感的艺术启发,同时也体现了文学大师的童心和童趣。一般制作撕画使用的纸张是棉纸,但是黄春明没有拘泥于材料,有时候随手可得的广告单,都可以成为他创作撕画的材料。黄春明有很多撕画作品,无论是他的图书封面、儿童绘本,或是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时使用的节目单上,都有他的撕纸画。

  黄春明在艺术领域表现出的热情和态度,与身为伟大作家却乐此不疲地为自己和别人的著作设计封面和扉页的鲁迅如出一辙。鲁迅的设计常常是图文并茂,传统元素和现代形式相结合,体现出一种简洁、典雅、大方的审美特征,许多设计即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强烈的现代感。而黄春明这套童话集中的撕画,在经历了二十年的沉淀之后,也同样愈发显现出它令人过目难忘的独特美感和艺术价值。

  撕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撕的方法创作的艺术作品,要充分发挥纸材的色彩和纹理美,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练习,才能达到创作上的随心所欲。目前,在国内,撕纸艺术还并不常见。而黄春明的这套童话作品集正填补了这一创作领域的市场空白,无疑是当今童话绘本领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经典作品。欣赏了大师的艺术作品之后,孩子们也可以自己动动小手,学习创作撕画。这样既能培养孩子对色彩和图形的敏感度,增强孩子手眼配合的协调度,更能激发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黄春明童话集》系列(5册)包括《我是猫也》《短鼻象》《小驼背》《爱吃糖的国王》《小麻雀·稻草人》,简体版由现代出版社独家引进,并于2014年8月在大陆地区内首次出版发行。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