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作 者:[法]菲利浦·阿利埃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从中世纪末期以来,父母逐渐开始鼓励小孩与成人分离,以儿童及对儿童的保护和教育为中心的新的家庭观发展起来了。将童年时期视为一个最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观念自此扎根于现代西方思想之中,并席卷了整个现代世界,成为无可动摇的价值观。
阿利埃斯通过考察四个世纪的绘画和日记,以及游戏、礼仪、学校及其课程的演变来追溯儿童的历史。自1960年初版以来,本书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的奠基之作。
作者简介
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1914—1984),法国中世纪史、社会史名家,以对儿童史、家庭史和死亡观念史的研究享誉于世。除了《儿童的世纪》外,其代表作还有《私人生活史》(5卷本,与乔治·杜比合编)等。
书摘正文
今天,在对我书中所涉及的儿童、家庭、青年和习俗进行了当代人的争论以后,我更清晰和更简明地认识了我与研究对象长期对话中吸引我的那些论题。
在此,我将它们概而言之,重新归并为两个论题。
第一个论题涉及我们古老的传统社会。我坚持认为,传统社会看不到儿童,甚至更看不到青少年。儿童期缩减为儿童最为脆弱的时期,即这些小孩尚不足以自我料理的时候。一旦在体力上勉强可以自立时,儿童就混入成年人的队伍,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地工作,一样地生活。小孩一下子就成了低龄的成年人,而不存在青少年发展阶段。不过青少年发展阶段也许在中世纪以前存在过,在今天的发达社会中更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
价值和知识的传递,以及更为普遍的儿童的社会化,不是由家庭来保障的,也不是由家庭来控制的。儿童很早就离开了双亲,我们可以说,几个世纪里,由于儿童(或青少年)与成年人共同生活,教育通过学徒制而得到保证。儿童学会他在帮成年人干活时必须掌握的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