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大唐英雄传:大唐盛世,金戈铁马,万丈豪情

时间:2014-04-17 08:58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但是这条线路最大的问题是年久失修。早在秦代这里曾经有路,但是秦末战乱导致关隘和道路均被废弃,当时这条道路无法通车,运输货物都靠人背肩扛,根本就称不上是路。张九龄亲自指挥开辟新路,他亲自踏勘线路,参与设计,然后在农闲季节集合大批民工动工。经过他的整修,整条大路焕然一新,道路宽阔,“方五轨”,也就是可以并行五辆车,而且沿途修有驿站馆舍供人休息,由于这个地方多梅花,所以后人把新关隘叫做梅关,此地叫作梅岭。这条路一直沿用到近现代,现在还在,我去看过,真的很佩服张九龄当年的大手笔。这条路的开辟使得岭南与内地交通变得通畅了很多,岭南地区日后的发展与张九龄的贡献密切相关,这是张九龄对岭南乃至整个中国的巨大贡献。

  在当时,人们把张九龄看作是整个政府的中枢,是唐玄宗最主要的助手。但是此时危机也在酝酿。当太平天子久了,李隆基已经失去了即位之初的锐气,变得倦怠,而且喜欢听人拍马屁,厌恶有人犯颜直谏。唐朝表面繁荣,但实际上已经有了颓势。

  其实我特别不愿意把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兴亡归结为君主是否贤明, 臣下是否耿直,那说白了是另一种人治思想,超不出司马光的时代局限性。但是你无法否认的是,中国古代的的确确就是人治社会,所以君主和臣下的状态不说是影响历史的决定性因素,起码它是个标志物吧。张九龄的进退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张九龄担任宰相期间,曾经有三大战,都是与邪恶人物的较量,谁呢?李林甫和安禄山。张九龄不愧有多年人事工作的经验,很早就意识到这两人不是善茬。果然,人们公认这两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其实呢,唐玄宗也算一个,是他的糊涂导致邪恶势力不断坐大。而张九龄是唯一一个能制止祸患发生的人,他在职期间,也的确这样做了,暂时压制住了敌手。但是很可惜,唐玄宗把这一切断送了。我们来看看这三大战。

  第一战,保护三皇子。

  唐玄宗早年曾有三宠妃,分别是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赵丽妃生儿子李瑛,就是唐玄宗的太子;皇甫德仪生鄂王李瑶,刘才人生光王李琚。但是后来这三个女人都失宠了,因为唐玄宗此时有了新宠武惠妃。武惠妃生了个儿子寿王李瑁。武惠妃和她的儿子特别受宠,其他人就难免有怨言。尤其是太子李瑛,自己贵为太子,父皇却最爱李瑁,所以怨气越积越多。他和李瑶、李琚常聚在一起骂武惠妃和李瑁。

  有一个叫杨洄的官员,是一位驸马,他娶的是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此人是个小人,想往上爬,讨他丈母娘武惠妃的欢心,通过什么途径呢?就是告发太子他们。不知道他通过什么手段侦察到太子他们的言论,然后汇报给武惠妃。武惠妃原本就想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取代太子,这下子更有理由了。她跑到皇帝面前哭诉,说太子他们阴谋结党,想谋害臣妾,而且他们的目标还不止于臣妾,他们还想害您。请注意,后半句纯属武惠妃添油加醋诬告。

  唐玄宗听了大怒,这人心眼已经偏了,对武惠妃无比宠信。他想将三皇子一并废黜。这动静那叫一个大,唐朝历史上还没有过一日废三皇子的记录。大家都觉得冤枉,尤其是此事证据不足,就凭武惠妃上下牙一碰就是证据啊?但是皇帝盛怒,无人敢劝谏,只有张九龄挺身而出。他指出, 三皇子一直生长于深宫之中,接受正统教育,从未听说有大的过犯。今天您听信无根无据的传言就要废三皇子,臣不敢奉诏。他还列举了历史上晋献公、汉武帝、隋文帝杀害或者废黜皇子导致动乱的事例,劝玄宗回心转意。唐玄宗开始犹豫起来了。武惠妃则私下派人去找张九龄,说这个事假如您不干预,宰相可长久当下去。张九龄听了勃然大怒,将武惠妃派来的人大骂一顿,并立即向皇帝汇报了此事。皇帝此时才有所觉悟,于是暂时把这件事平息下去了。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