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萧红比张爱玲红?萧红国内外传记有70种(图)

时间:2014-04-17 08:41   来源:江南时报

  年轻的萧红

  1936年春,萧红摄于上海鲁迅居所前

  萧红与萧军

  2011年是萧红诞辰百年,但她其实只活了31岁。从她去世的1942年到今天,这70多年的时光,从宇宙眼光来看,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一个女作家来说,可谓理解与八卦共生,流言与传奇齐飞。自然这也是电影表现的好题材。

  2013年3月8日,霍建起导演的《萧红》在全国上映。

  一年过去,又是春日,很多读者正期待许鞍华,她导演的《黄金时代》,汤唯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个萧红。看过《黄金时代》样片的著名作家王安忆,公开肯定该电影对萧红的爱情生活展现,赞之是“堂正的八卦”。

  光影流动,身影映现,生动如真。然而一个作家,传奇不应只是适合银幕的“八卦”,哪怕是“堂正的八卦”。她的文采精妙,她的思想动荡,她的灵魂细末,最好的容器,仍然在她的文学作品里。

  她的写作是“本能写作”

  “七月十五盂兰节,呼兰河上放荷灯。大家一齐等候着,等候着月亮高起来,河灯就要从水上放下来了。大概是几千几百只。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当那河灯流到极远的下流处的时候,看河灯的人们,内心里无由的来了空虚:那河灯,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在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张爱玲研究者止庵看来,萧红的文学天分很高,“世界上的优秀作家中,有一种作家的写作,可以被称作‘本能写作’”,“才华近乎赤裸地直接表现,无拘无束,没有固定的章法。萧红就是这类作家的典型。你看《呼兰河传》开篇第一句:‘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这样的句子,给人感觉就是没有推敲,没有细想,她就直接这么写出来了。”

  止庵并不专门研究萧红,但止庵给予萧红足够的关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顺口就提到萧红《呼兰河传》里的句子,可见其熟稔。他说,“我对萧红的评价是这样的:她最好的水平,是非常好,特别好。比如她的《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都称得上是现代文学经典杰作。但是,我不得不说,其他不少作品,就非常一般。作家的作品当然不可能笔笔都好,但是萧红的作品水准,落差显得特别大。我想这跟她过世太早,生活经历太曲折,再加上她并未受到足够系统的教育有关。”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