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俾斯麦的一生:尘封信札背后的真相

时间:2014-04-14 08:43   来源:搜狐读书频道

  书名:《俾斯麦的一生:尘封信札背后的真相》

  作者:(美)乔纳森·斯坦伯格

  译者:王维丹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俾斯麦本人以及他的朋友、对手和共事者的回忆写就的,将有关俾斯麦的正史记载和引人入胜的个人轶事结合起来,成就了这本一流水准的传记。

  本书透过俾斯麦的性格分析,全面介绍了他从步入政坛到大权旁落半个世纪的政界生命轨迹。展现了俾斯麦如何一手造就德国的政治风气——这种以顺从独裁、厌恶妥协和极端保守的反现代主义为特色的政治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俾斯麦下台后几十年间整个国家的灾难。借此,作者间接指出了当代竞争性威权主义政权的发展前景。通过德国这个例子,他提醒人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重点,是处在权力顶端的精英阶层放松权力控制的意愿,而非新兴阶层的固有属性。

  作者简介

  乔纳森·斯坦伯格

  分别于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获得其学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多年在剑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曾任美国现代出版业巨头、慈善家和外交家沃尔特·安纳伯格的欧洲现代史课程教授。

  书摘正文

  俾斯麦的“自御”

  奥托·冯·俾斯麦缔造了德国,但从未统治它。他曾是三位皇帝的臣子,却没有任何一位帝王可以随时解除他的职位。1890年3月,有一位皇帝这么做了。那一次,俾斯麦的公开讲话缺少了所有我们通常称之为魅力的特质。而就在1878年9月俾斯麦个人权力与名誉达到巅峰的时候,当时的一家报纸《施瓦本商业之神》(Schwbische Merkur)还这样描绘俾斯麦在德国国会的一次讲话:

  那些第一次听到他演讲的人要多么吃惊啊。他的声音并不算洪亮有力,话音之中没有预料的那样悲痛,语速也不像传统的雄辩方式那样激情洋溢地滔滔不绝。相反,他吐词轻松舒缓,口气像日常对话,有时稍作迟疑,迂回前进,直到自己找到正确的词语或者词组,再精确地推出恰如其分的表达。一开始,听者简直就会认为发言的人是感到尴尬。他左右摆动自己的上半身,从身后的口袋掏出手帕,擦擦眉毛,又放回口袋,然后再一次把它拽出来。

  俾斯麦从未在公众大会上讲话,只是在他卸下高位以后才吸引到民众的目光,那时他俨然已成为一代传奇人物。

  1862年9月至1890年3月,俾斯麦一直在德国发号施令,职位却仅仅是在议会频频露面的一名部长。从1847年起,他就一直在多种议会的机构发表上述这类演讲,直至1890年离职。尽管向听众释放着如此强大的个人魅力,俾斯麦却从未领导过英国人概念中的任何一支政治党派。纵观俾斯麦的职业生涯,无论是德国保守党、国家自由党,还是天主教中央党,这些德国最大的政党都不信任他,与他保持距离。俾斯麦所属的党派是所谓的“自由保守党”,它的成员很有影响力,但它在内阁以外却没有大批追随者。俾斯麦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致力于政府管理的具体事务。从处理各项国际条约到确定邮政汇票是否收取印花税,他打点一切,事无巨细。很奇怪的是,印花税问题倒成为俾斯麦多次辞职的原因之一。

  俾斯麦没有军界的资历。他服役时间很短,年轻时很不愿被编入后备役部队(实际上,他试过逃兵役,但他的官方记录省略了这段不光彩的过去),而他能让那些“真正的”士兵们尴尬或是愤怒的只有那些他经常穿的军装。被冠以“神人”称号的毛奇元帅世家有这样一位家族成员—中校布隆萨特·冯·舍伦多夫(Bronsart von Schellendorf )。他曾在1870年写道:“那位身着法国胸甲骑兵马甲的公务员日复一日越发厚颜无耻了。”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