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最美名字”勾起怀旧情节
抗生、解放、建国、援朝、卫国、跃进、向东、继红……这些并不是动词,而是作为人名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这些名字诞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一个个历史事件相关联,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依琳、文博、天逸、嘉怡、梦洁、睿聪、珺瑶、昊天……这些充满美好寓意和鲜明个性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80后”、“90后”、“00后”身上。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人们的个性得以张扬的表现之一。
中国人的名字,折射历史事件,反映社会发展;中国人的名字,蕴含中华文化,彰显汉字优美。
近日,微博中一个名为“你听过最美的名字”的话题成为热门,引来众多网友的转发和讨论。“@成都微吧”列出百余个名字,“之柔、夏青、妙菡”等,令不少人直呼“好美”;也有不少人开始怀念起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充满中国文化底蕴和诗意的名字,如“岱川”、“景梵”、“江怜南”等。
起名字往往是中国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中国人的名字,既承载着长辈的美好期望,也留存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从名字可以判断年龄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独特的形音义内涵。“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中国人的名字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记录仪。
过去中国人大多按照家谱或族谱来起名字,经常会在名字中用一些方法来区别同一个家族的不同辈分,比如在名字中用一个字表示辈分,而用另一个字表示取名所标示的含义。也有的在名字中用相同的偏旁来表示同一辈分。这类名字突出的是家族纵向血脉传承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名字的事件纪念功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叫建国、国昌、国强、建华的男孩子,大多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的一位叫“国昌”的老领导就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叫张建国、李建国、王建国分别有7万多人;叫张国强、李国强的也各有4万多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叫援朝、反帝、卫国的人与这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联系。据不完全统计,有上万的人叫张卫国、李卫国、王卫国,也有近千人叫李援朝、王援朝、张援朝。
叫卫红、卫兵、文革、卫东、继红的人,大多出生于1966年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许多人为了表示对“文革”的拥护而把自己原来的名字改成上述名字。
起单字名的人,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之后。当然,单字名也带来了重名问题,据学校老师反映,有时一个班里就有两个叫李扬的学生,只能以大李扬、小李扬加以区分。
改革开放以来,仿照英文名字发音起名开始在城市流行,出现了查理、文迪、罗斯、安妮等一批带着洋味儿的名字。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优美的3字名重新开始流行。
2000年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出现了父母双方的姓再加名字的4字名,如马李文博、孙富亚雄、杨吴依雪等,既体现男女平等,也彰显了这些年轻父母的个性……
从这些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名字中,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他(她)的年龄。这也是中国人名字中的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名字是中国人人格理想、审美情趣、信仰观念的具体化,同时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