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从成都走出的本土女作家桑格格携新书《不留心,看不见》,做客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活动期间,她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不留心,看不见》距离你的上本书已经4年了。为什么隔这么久才出新书?
桑格格: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非常低产而且慢速度的作家。《小时候》当时只是一个实验性的作品,没想到一再加印。我还没有作好成为一个作家的准备,就有一个高起点。如果真是把作家作为一个职业的话,需要我认真对待,所以第二本书《黑黄花》做了很多探索,是我自己的挣扎、变形。之后四年时间,有三年半的时间都在玩,但是同时也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这样的积淀让我看事情的“像素”更高了。《不留心,看不见》有20万字,其中第一篇《丑舅舅》有3.5万字,我一个星期就写出来了。
记者:作为一个从四川走出的作家,在家乡的生活对你写作有什么影响?
桑格格:四川是一个福地,这个“福”绝不仅仅是物产的丰富。四川人有一种韧性,特别善于举重若轻地化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永远能够在困境中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这种性格在我的观念里根深蒂固,而且受益匪浅,所以我的写作不会直接把苦难端到台面上来。让人快乐是一种慈悲,让自己快乐是一种智慧,与生活中的苦难斗智斗勇,这是四川性格给我和我的写作带来的财富。
记者:这次书友见面会选择了安仁,微博中也盛赞安仁,为什么?
桑格格:安仁特别像我这本新书的名字《不留心,看不见》。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镇只有两条小街,但是原汁原味。两条小街旁边的每一个院落,都像一颗珍珠,走进去我都要喊“哎呀,了不得”。通过一个个细节,我能看到这里的管理者是在尽心维护岁月、时间留下的东西。这是值得尊敬的。
为本报公益活动荐书
本报正在推进一项公益活动——“为乡村孩子定制免费‘精神营养餐’”。桑格格的作品常常被称赞有童心,她也为孩子们推荐了一些适合阅读的书:“小学生的话,我比较推荐《窗边的小豆豆》、《胡萝卜须》和日本女作家金子美玲的童谣诗。《窗边的小豆豆》是一个日本小女孩写自己小时候的趣事,眼光纯真。《胡萝卜须》是法国一位作家创作的讲述小时候趣事的作品。日本女作家金子美玲的童谣诗特别温暖。此外,四川籍女作家李娟和我的书也比较适合孩子们读,我们的作品是写给有童心的人看的,小朋友也可以看。”记者 张良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