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袁世凯:最爱开封鲤鱼焙面 因迷信“元宵”改叫“汤圆”

时间:2014-03-18 13:18   来源:搜狐读书

    谭延闿:孙中山撮合他联姻宋美龄 爱吃狗肉创出湘派名菜

  谭延闿自号祖庵,被称作“民国第一吃家”。这位老先生不简单,号称“民国政坛不倒翁”,做过两广督军、陆军大元帅、行政院长等,甚至传说孙中山一度撮合他和宋美龄结婚,被他拒绝,宋才成为蒋介石的夫人。

  谭延闿祖籍湖南,成长时期又受到过粤菜的影响,以至于在此后的日子中,他对湘菜的发展,以及粤菜与湘菜的融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湘菜本身厚汁重味,将粤菜的清淡香醇融入其中后,使湘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为日后成为八大菜系之一打下基础。

  很多名人好吃,谭延闿也不例外,而且美食还被其用作外交的手段。谭延闿有个很知名的座右铭——“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这使他成为动荡局面里的不倒翁。“三不主义”以外,他就以美食与人交际,而用来待客的美食,则是以“祖庵系列菜品”为主。

  谭延闿本身是个美食家,对烹饪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常常把这种见解传授给自家的厨师,以提高他们的厨艺。现在也流传一种说法:成就祖庵菜的,谭是“设计师”,脑里食经精通;家厨曹敬臣是“工程师”,手上厨艺精湛。两人分工明确:谭只谈不做,曹只做不说,配合默契。

  谭延闿自己也会做菜,虽然动作和用料上没有厨师娴熟,但是他能够把握做菜的方向。

  与谭延闿同期的民国大美食家,还有一位姓谭的,守业北平,名震海内,自成一派“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如此,谭延闿的祖庵菜系,又被称为“南谭”。两者并称清末民初两大官府菜。

  南北谭家菜在取料方面都非常讲究:霜前的白菜、霜后的萝卜、冬笋、春芽、早韭、晚崧、秋天的鸭子、冬天的鱼。崧也叫白菜,属于白菜类的菜也都叫崧。谭延闿的饮食观与孔子是一样的,孔子曾说“不时不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只吃“时令蔬菜”,不吃反季节的。

  谭延闿把这种讲究发展到极致:为做一份咸蛋黄炒白菜心,他事先要取晚上收割的大白菜(晚崧)三担,去边取嫩心来烧,因为晚上的白菜是非常鲜嫩的。据说每到做这菜,周围的穷人就可以从谭家的垃圾堆里捡到很多白菜叶吃。

  “南谭菜”非常讲究用汤,常用3年生无杂毛的老母鸡、洞庭湖鸭子、仔猪的猪肘、猪肚为料,用汤慢火熬成。以鸡提鲜,以鸭增香,以肚增白,以肘出黏。

  谭延闿特别喜欢吃狗肉,历史上传说刘邦也特别喜欢吃狗肉。刘邦吃狗肉成就了江苏一道名菜——沛公狗肉,这道菜是用狗肉和甲鱼炖制而成的,现在依然是江苏名菜。无巧不成书,谭延喜欢吃狗肉也成就了一道湖南名菜——红煨狗肉,因为湖南的做法主要是煨。

  谭延闿好美食,也很好客。他家的客厅摆放着一张超级大的八仙桌,可以轻松围坐14~15人。乳猪鱼翅宴是他常用来宴请国民党政要的菜单,这个菜单实际上是“三结合”,有粤菜、淮扬菜、湘菜,也可以说是四结合,还包括他自己的自创菜。

  针对这个超级大的八仙桌,谭延闿还特制了用餐的筷子,每双筷子有一尺多长,杯盘碗盏也比普通的大。这些后来也逐渐形成了湖南的饮食特点之一,很家庭化,也很大气。

  爱美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荤的东西吃的过多,谭延闿患了高血压,右手常常感觉麻痹,需每天进行温水浴和电疗各一次,他曾风趣地对朋友说:“我一生好吃,现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是贪嘴的报应。”1930年9月22日,谭延不慎落马坠地,引发脑溢血而死,年仅51岁。上海某报当时登出了一副对联:“混之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球本能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编辑:吴晓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