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一本比《盗梦空间》还有劲的书……

时间:2010-11-16 09:11   来源:北京晚报

  上海书店出版社今年7月推出的《虚拟书评》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很大的关注,不容否认,这本书的确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评集。所有介绍此书的文章都会引用下面这段作者自注:

  所谓“虚拟书评”,就是为那些并不存在的、虚拟的书撰写的书评。

  书评界一致认为,这种左右手互搏的写作技法不仅是对作者想像力的充分展示,更是对读者趣味的一个有力挑战,这种书评写作方法是对书评界的一次革命,堪称对书评界的末世救赎。著名的玩家严锋老师在为此书写作的书评《好看III》中说道,“有时候,从乏味中透过气来,摸摸胸口还在跳,就会很高兴,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虚拟书评》读一遍,而读《虚拟》就意味着还没脱离不论高级还是低级的趣味。”对此书的评价莫衷一是,著名评论家思郁认为这本书可以当小说来读,也有人把它归诸作者臆想症发作的产物,更有人认为这种技法是对当红电影《盗梦空间》的变相呼应。上海书店出版社于是秘密联络京沪两地各大影院,拟出奇招制胜对新书进行营销。于是在这部电影片尾字幕结束前的最后几秒钟,坚持到底的观众们有福了(真有很多观众等到最后呢),他们将看到传说中的神迹:这本书的巨幅书影和六个猩红的大字:梦中梦,书中书;和一句齐藤苍老如远古传至的旁白:“一本比盗梦空间还有劲的书……”

  由这本书还引发了虚拟书评写作的狂潮,很多山寨版虚拟书评迅速涌现网络,其势头不亚于前些时候的凡客制造风潮。比目鱼也因此书摇身一变成为拥趸无数的偶像作者,但作者始终坚持如初的低调姿态,使此书的神秘气质愈演愈烈。有网友引用书中原话对比目鱼的不肯现身进行调侃:“对比目鱼的隐身,我们应该问的不是WHY(注:为什么?)而是WHERE(注:他在哪里?)”几乎所有人都怀疑他的“生物学”硕士学位,认为他的书评中完全没有流露出相关的“腔调”,全书除了“比目鱼”三字以外似乎全都与生物学无关。有些人认为比目鱼是一个不得志的作家,还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得志的图书封面美编,还有人据此书的献词——献给LL(现在你应该相信我是个作家了吧?)——推定:他是一个不得志的情人(这种“不得志”的印象大抵是从他擅长的反讽笔法和冷幽默文风推知。)有一些人甚至认为并不存在比目鱼这个人。也就是说,作者也是虚拟的,和它的书评一样。

  更为有趣的是,比目鱼虚拟出来的11本书,在此书上市后半年内陆续由正规或非正规出版机构出版,且全部跃居畅销书榜,堆上了黄鱼车。颇富娱乐精神的是,所有的书从内容设置到装帧设计包括作者名称等等,一应按照比目鱼在虚拟书评的虚构设置。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风玲》一书即由比目鱼本人操刀完成。让人颇感意外稍加思考又觉不出意料的是,其中销量最好的,不是《寻找村上春树》,而是《暴发户的自我修养》。鉴于以上几部书出版的混乱状况,有人竟然在一周之内购到了《麦特·埃里克森晚年言行录》的6个不同版本,这些书从内容到风格和排版上都各不相同,但令人惊奇的是,所有版本全都安插了比目鱼在虚拟书评中虚拟的三个段落,并且无一不做到妥帖平滑。有网友猜测,《虚拟书评》的出版是一个“预谋”,乃欲以一部书为“书托”,要钓起的是后面11尾BIG FISH——不止11尾!

  据称,最新版的《汉语大词典》将收录“虚拟书评”一词,而《英汉大词典》的编者、英语咬文嚼字专家陆谷孙先生也正在考虑怎样精准地翻译该词,以便已购得此书独家海外版权的兰登书屋在今年年末首版时就能够较好地传达书名的本意。

  (本书评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亦属虚构)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