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语汉语词典》书影 资料图片
《保安语汉语词典》近日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词典由保安族青年学者马沛霆和日本广岛大学语言学博士佐藤畅治共同编著。词典用《保安语使用记音符号字母表(方案)》标音,收录了2400余条词条。这部词典的出版,使保安语这一“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口耳相传的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记录工具。这也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继2001年4月出版《东乡语汉语词典》之后,编纂的第二部少数民族语言词典。
十年磨一剑
保安腰刀,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2002年,作为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的马沛霆,参与了保安腰刀和保安语的申遗工作。
保安族腰刀锻制工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但按照规则,语言不能单独作为非遗项目申报,这成了马沛霆心中的遗憾。
“保安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保安腰刀和保安语。”2005年马沛霆开始在西北民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社会人类学、民俗学专家郝苏民,2008年,马沛霆成为首位获得硕士学位的保安族人。
积石山县,全称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1981年,马沛霆就出生在这里。佐藤畅治,日本广岛大学中国学项目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保安语研究。2005年,佐藤到保安族地区进行语言田野调查,两位研究者因研究保安语而结缘。“我把编一本保安语词典的想法告诉佐藤,我们一拍即合。”马沛霆告诉记者。
十年间,马沛霆与佐藤每年相约见面一周左右,他们访谈语音合作人、搜集整理词条、反复校对读音、探究拼写规则、创制记音符号,来往商榷的电子邮件就有700余封。
“我把搜集到的词条读给佐藤,佐藤来校音。我们的合作很顺畅。”马沛霆说。关于记音方式,两位编著者一开始就达成一致。以往对民族语言标音都采用国际音标,但对保安语不太适用。保安族人口少,熟悉国际音标的人没几个,他们就以汉语拼音的罗马字母表示方式为标准,创制了保安语的记音符号,算是全新的保安语记音规则。
2014年,词典初稿完成,当时收录了约3200个词条,马沛霆又坚持将其中的一些汉语借词、比较现代化的词条删掉,最后保留了2400多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