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重译 辜正坤:把他还原成一个诗人

时间:2015-12-03 09:01   来源:凤凰读书

  莎士比亚沙龙现场

  11月27日,由光明日报评论部与外研社共同主办的"光明读书会--莎士比亚沙龙:第一对开本的复活与重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五层环形会议室举行。

  沙龙邀请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辜正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陆建德、"国立"台湾大学戏剧学系及外国语文学系名誉教授、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讲座教授彭镜禧担任嘉宾,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英语学习》杂志主编侯毅凌担任主持。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外研社副总编辑章思英出席沙龙。

  相距400年的莎士比亚缘何仍被热议? 陆建德:他永远是我们的当代人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80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过道里也挤满了听众。围绕现代人为何还要读莎士比亚,如何读懂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在众多莎士比亚版本中为何如此重要,为何要重译莎士比亚,团体译者和个人译者译莎士比亚全集利与弊等问题,嘉宾展开了热烈讨论,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发言赢得听众阵阵掌声。

  其中,距今相距400年的莎士比亚缘何还能在如今仍然被提及?现场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辜正坤就谈到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也许再过400年他依然会被热议。台湾教授彭镜禧就提到莎士比亚是个“sumer's day",能容纳很多,而且其作品种类繁多,类型多样,涉及社会法律、经济等各方面。陆建德就说,莎士比亚的的丰富性、复杂性是异常大,有他作为参照,我们也能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文化,他永远是我们的当代人

  为何要重译莎士比亚 ? 辜正坤:把莎士比亚还原成一个诗人

  举办此次沙龙的契机是外研社于今年7月开始陆续推出的《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双语本》,共计39册。北大辜正坤教授担任主编并翻译了多个剧本,许渊冲、彭镜禧、罗选民、傅浩、刁克利、孟凡君等目前华语翻译界和莎剧研究界的诸多知名学者也参与了翻译。与众多莎士比亚中译本相比,该版本尽量逼肖原作整体风格,以诗体译诗体,以散体译散体,并在传承现有中译本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读者的审美趣味,增强中译本的可读性。辜正坤教授在"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中写道:"我们希望美是这套译本的突出特点。"同时现场他也提到,要将莎士比亚还原成一个诗人。作为该译本的总负责人,他对译者的诗歌修养都相当要求,敲定之前都需要看译者的诗,他说:“就简单的一首诗,也能看出一个人对语言的运用,这在翻译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该版本的英文是以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ShakespeareCompany)对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300多年来首次全面修订后的版本为蓝本。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的最大特色在于保存了莎士比亚原有演出剧本的形式,尽可能还原莎士比亚时代剧院实际演出的情形,是众多导演和演员最为钟爱的莎士比亚文本。莎士比亚第一开本诞生于1623年,由莎士比亚的演员同僚结集出版。

  2016年是莎士比亚忌辰400周年,外研社综合出版事业部总经理、《莎士比亚全集·英汉双语本》项目策划人和负责人姚虹介绍说,外研社值此之际推出重译本,既是向莎翁经典致敬,也是为莎翁经典注入新的生命。

  在沙龙上,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与外研社社长蔡剑峰致辞,并分别代表光明日报评论部和外研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在今后的合作中,双方将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活动、论坛等多种形式,创新、拓展在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模式,实现双赢的共同目标。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