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图博会期间举办的刘慈欣读者见面会上读者如潮。
两小时签出1370余册《三体》中英文版图书。在8月底举行的一场刘慈欣读者见面会上,科幻迷用实际行动为刚刚摘得雨果奖的刘慈欣“庆功”。
在《三体》第一部《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英文版获得雨果奖的十几天前,《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The Dark Forest)英文版于8月11日在美国上市,第三部《死神永生》(Death's End)英文版则将于2016年4月出版。
“站在前辈的肩上,《三体》获得雨果奖,我挺高兴的。”刘慈欣在谈及获奖感受时很从容,他也反复向媒体说明“《三体》绝不是以一人之力获奖”。除英文版外,已经签订版权输出合同的还有《三体》土耳其文版、法文版、泰文版、匈牙利文版和德文版。《三体》走出国门,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3个团队功不可没
“我以平常心看待成功,因为我清醒认识到,这是一个个例。”对于获奖,刘慈欣保持谦虚、冷静的态度。除了感谢作品翻译刘宇昆以及中国作家团一直以来的大力宣传外,刘慈欣将《三体》在美国取得的成功主要归功于3个团队:“一是负责国内中文版出版的《科幻世界》,二是向美国出版的中方代理——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团队,三是美国出版方托尔出版社。他们都做了大量工作。”
目前,《三体》三部曲中文版销售量已超过100万册,它在国内取得的口碑与人气是其走出国门的基础。《三体》是刘慈欣的首部长篇系列小说,在集结成书出版前,《三体》是首部在《科幻世界》长篇连载的国内科幻作品。《科幻世界》杂志主编、《三体》三部曲系列责编姚海军在接受《北京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篇连载这一招在科幻迷中引发震动,当时每个月《科幻世界》杂志都会接到几百封询问《三体》更新情况的读者来信。
《三体》第一次在大众领域形成轰动效应,是在微博兴起的2010年年底。经过诸多名人、媒体推荐,“三体”在当时成为一个文化现象。2012年四五月份的一个晚上,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综合部总监李赟通过广播节目听到了对《三体》的介绍。当时正在考虑创新业务的他,立即买书并花了几星期时间认真读完后,决定做《三体》三部曲版权输出工作。
从零起步到找到一流译者
2012年7月,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正式与刘慈欣、《科幻世界》杂志签约,开展《三体》英文版版权输出工作。对于2011年以前以实体图书进出口为主要业务的中教图公司来说,版权输出属于创新业务,很多工作要从零起步。“做这个项目,前期投入非常大,产出不确定性非常高。在面临较大风险的情况下,公司领导给我们团队全力支持。”李赟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出版商在选择图书时要看英文全文,这是美国版贸交易市场规则。基于此,中教图公司在没有明确合作伙伴前,先要投入资金翻译全文。“我们最初是没有译者资源的,找到愿意合作并且有能力翻译这部作品的译者,需要花大力气。在获取相关译者信息后,我们通过逐一联系、评估、决策,最终很幸运地找到了刘宇昆、周华两位一流译者。”李赟介绍说。
在雨果奖颁奖现场,代刘慈欣领奖的是《三体》英文版第一部、第三部的译者刘宇昆。他作为华裔科幻作家,曾凭借作品《折纸》获得2012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在美国科幻文学界已有一定影响力的刘宇昆,对于《三体》在美国打开市场起了重要作用。“雨果奖是我和刘宇昆共同获得的,这样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译文表现出的是我的小说、语言的特点。除了翻译工作,刘宇昆还做了大量推广工作。”刘慈欣在见面会上如是评价刘宇昆。
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告诉记者,译者要对美国读者有判断力,面对中文作品,要结合当地文化,不断思考保留什么、删去什么,这相当于用英文重写原文。他认为,身为科幻迷,又了解中国文化的刘宇昆和周华都是合适的优秀译者。
在见面会现场,本名为乔尔·马丁森的周华和刘慈欣一起为读者签名。这位金发碧眼的美国人是《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The Dark Forest)英文版的译者,是个疯狂的科幻迷,他阅读过中国21世纪以来所有的科幻长篇作品,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也曾听过科幻文学课程。“我一直在考虑的是,怎样用英语向美国读者传达我阅读《三体》时的感觉。”周华告诉记者,让美国读者理解书中的文化背景是一个大问题。“对于书中难以理解的中国文化、历史因素,翻译要保持故事节奏,也要采用通俗的叙述方式。”《三体》第二部有一些内容涉及刘慈欣的另一部长篇作品《球状闪电》,《球状闪电》尚未在美国出版。为便于读者理解,刘慈欣主动重写了一些故事情节,将与《球状闪电》有关的内容进行删改。
海外营销走在出版前
图书想要走出国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很大一部分工作在于宣传。中教图公司在《三体》英文版出版前后的持续运作获得国内科幻文学界人士的肯定。
“我们的所有营销资源都是靠绞尽脑汁,通过所有可能的途径获得的,比如大卫·布林就是通过刘宇昆联系上的。”李赟向记者坦言开展初期工作的不易。为邀请美国知名科幻作家大卫·布林撰写书评,中教图公司将译文排版、打印成书稿邮寄到大卫·布林家中。通过邀请大卫·布林等权威人士撰写书评,中教图公司积累了不少对《三体》的正面评价,这对于美国知名科幻出版公司托尔出版社接受出版《三体》起到很大作用。
“再好的东西,以商品形式呈现给客户,也必须要有漂亮的包装。在输出到美国时,这个漂亮的包装不能是‘中国风’的,应该是西方人接受的风格。”李赟总结道。通过“精美包装”吸引海外科幻领域最知名的出版商,是中教图公司在出版发行方面形成的明确思路。于是,他们相继和法国南方出版社等多国知名出版商签约合作。
《三体》第一部《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英文版于2014年11月出版,但中教图公司从2013年年初就开设英文网站、推特及脸谱网账号对其进行宣传。这几个信息发布平台每周都有新的英文内容发布,一直持续至今。“为了成功运作,中教图公司《三体》项目团队4个人付出了很多。我们是在喜欢这部作品基础上从而全身心投入,做了很多工作以外的事,也动用个人人脉去做一些工作。大量工作一点点累积,就能起到关键作用。”李赟说。
中国崛起成支撑力量
“在推动走出去时,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携手努力,会把我们的现有工作做实。”李赟表示,除了中教图公司外,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也在《三体》版权输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在《三体》项目启动初期,中教图公司一直在寻找有兴趣一起推进版权输出的国内出版社。据湖南科技出版社总编室主任林澧波介绍,作为在国内科普图书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出版单位,湖南科技社通过前期投入资金,并申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支持《三体》三部曲的翻译工作。在将《三体》推向更多国家时,湖南科技社与中教图公司达成了全面合作。“科普和科幻都能促进年轻人用科学知识理解世界。湖南科技社结合自身定位,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将优秀科幻作品介绍到海外做一些工作,非常有意义。”林澧波说。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科幻迷越来越勇敢。他们在世界各地用英文写文章、开会主动向外国人介绍《三体》。”吴岩认为,中国的崛起,让科幻迷敢于主动参与宣传,这对于《三体》走出国门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截至今年6月,《三体》第一部《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英文版在美国销售已经突破3.4万册。相信随着雨果奖的获得、明年1月平装版的推出,《三体》英文版销量将持续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