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史学家戴维斯两部作品引进出版 专家称应细读

图为嘉宾在对谈
近日,“档案·故事·历史——新文化史三人谈”阅读沙龙在北京举办。在沙龙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程美宝等嘉宾以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两本作品《档案中的虚构》、《马丁·盖尔归来》为主题,探讨了新文化史、历史研究和写作的新路径等一系列问题。
戴维斯是著名历史学家,也是美国新文化史的代表人物。在她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欧洲近代早期历史研究,并因杰出研究成果获霍尔堡国际纪念奖等多种奖项,被誉为“当今在历史写作方面最具有创造力的人之一”。《档案中的虚构》、《马丁·盖尔归来》即是她的两部较为著名的代表作品,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其中,《档案中的虚构》讲述了16世纪法国的赦罪故事。据公开资料显示,16世纪的法国实行皇家赦免制,戴罪之人可通过陈情求赦而免死脱罪,赦罪书便是由此产生的一种特殊文献。其运作制度、讲述者、书写者、审阅者的各种表现,都是戴维斯的分析对象。
此书校对者、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永华认为,该书使用的诠释史料的方法,或多或少都受到后现代史学方法的启发,但研究路数却与之颇不相同。他亦在代译序中写明,《档案中的虚构》利用的主要史料虽说是档案,但讨论的着眼点却并非内容,而是其作为一种文类的特性与过程,因而“值得读者细读”。
程美宝对刘永华的说法表示认同。她认为,戴维斯在文中已经明确提出,对档案的文学研究要注意文类与文风,因此在阅读戴维斯这两本书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内容能够带给我们什么东西,“她似乎不想让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内容上,还想让我们明白这样的文本文体的结构是如何来的”。
“即使是书中讲的故事,也并非凭空架构,而是依据现有材料作出的架构。”在程美宝观点的基础之上,刘北成进一步表示,这种史学与文学交叉的写作方式与小说家处理文章的方式还是有区别的,“总的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上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