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台湾青少年教育专家姜涵携新书《存在的幸福》在京举行分享会

时间:2015-04-23 08:15   来源:凤凰网读书

  4月18日下午,来自台湾的姜涵老师携新书《存在的幸福》在三联韬奋书店举行了新书分享会。本场活动是该书在北京地区5场活动中的第二场,活动以微电影放映开始,姜涵老师及其子女的分享生动幽默,整场活动轻松欢快。

  “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北京系列读书分享会的主标题,本场活动的主题是“情绪、情绪,都是情绪”。姜老师在台湾从事电台主持30余年,曾获三届台湾“金钟奖”。做母亲后,她认识到“情绪”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并开始重读哲学,思考与子女相处的科学方法。在师从魏子云、傅佩荣等老师学习古典文学和哲学经典后,她又研习了美国HBDI全脑优势模型,在台湾创办鼎爱学院和“好好好家庭文教基金会”,与3000多位学生分享她对爱与存在的认识。

  在分享会中,姜老师一直告诉大家,爱是生命的核心动力。用爱去影响他人、创造价值,以万物自身的定位与世界和谐共处,活出自我创生的意义和精神来,这是身为“人”存在的真正意义。而情绪,是决定我们生活快乐或痛苦的重要因素。对于家庭来说,情绪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在乎”,这“在乎”根源于爱。所以认识自己的情绪,让“在乎”以“爱”的方式顺利传达到他人身上,而不是被情绪控制,是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的。就连她自己,也是通过学习,才从一个焦躁不安的母亲,慢慢变成现在儿女眼中的完美妈妈,和先生眼中的完美太太。

  姜老师喜欢中文里的“好”字。她说,一“子”一“女”两情相悦、共结连理,是一“好”,婚后互相接纳、家庭和睦,是第二“好”,夫妻生儿育女、亲子融洽,形成了第三个“好”。在注重家庭教育的社会里,父母、子女、孙辈能将这“好”世代相传。独善其身不够,光是身边的亲友好也还不够,总要大家都好,社会才会好,国家也才能好。这也是她将基金会取名“好好好”的原因。她在教学中融入哲学的爱智精神,让学生能够完全地认识自我的身、心、灵,对学生产生具体的指导意义。

  在活动中,姜老师还利用美国HBDI赫曼全脑优势模型,帮助现场读者分析他们的性格特质,很多话一语点中,让读者感到顿悟。她十几年的教学资料,都整理在这本《存在的幸福》里,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人存在的本质,以及“让自己/对方成为其所是”的可能和具体方法。

  姜老师的儿子林侃和女儿林佳,也分别从自己成长的记忆中,分享了他们与母亲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点点滴滴。姜老师的学生、本场活动主持人朱毓扬的分享也感人至深,现场很多读者都热泪盈眶,姜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接下来的三场读书分享会,分别是5月9日(雨枫书馆百盛馆)、5月10日母亲节(首都图书馆)、5月16日(雨枫书馆昌平馆),感兴趣的读者届时可以参加。另外,姜老师的新书《自我经济学》也即将出版。希望姜老师的爱智精神和对他人、社会的爱,能为个人的心理和谐、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帮助。

  【图书信息】

  《存在的幸福》

  作者:姜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