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自古以来军事战略研究备受重视。昨日,两部战争与战略研究新作——《谁掌控美国的战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史(1942—1991年)》、《美军眼里的中国军队——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研究报告》在京发布。会上,20多位军、学界专家学者齐聚,共同研讨“美军战略规划与对华军事评估”。
据了解,这两部战争、战略研究著作是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与世界知识出版社自2013年起开始合作出版“北京大学战争与战略研究丛书”以来的最新译著,旨在进一步以军民融合的方式推动国内的战争和战略研究。
世界上第一本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史
据悉,《谁掌控美国的战争?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史(1942—1991年)》英文版出版于2012年,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地梳理美国军事战略规划的核心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据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副主任、丛书编委于铁军介绍,该书取材于大量一手史料,以二战、冷战到第一次海湾战争这段历史上的重大军事事件为背景,聚焦于参谋长联席会议在美国全球决策中的影响和作用,着眼于当今时代的新议题,对研究美国的军事战略规划和国家安全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丛书责任编辑袁路明介绍称,该书的翻译工作经过50多名试译者竞争选定,由剑桥军事史李晨博士校订把关,保证了翻译水平的高品质。
美国版的中国军队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美军眼里的中国军队——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研究报告》校对者李晨介绍称,此书是近几年全美顶级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围绕中国军队作战能力发展研究的论文集,共11章,收录10篇论文及美国退休总统老布什撰写的前言。该书是美军对中国军队现代化研究水平的最新集中反映,是美国国会、国防部、军方以及美国民众了解中国军队的重要参考,很值得中国军界和学界认真研究。译者郭拓荒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艰辛的翻译过程。他说,“翻译过程中,专业术语考究难度很大,需要查找多种资料,仔细斟酌,几乎每段的翻译都在二、三十遍左右”。“难度虽大,但不是因为我们看到成功的希望而选择了坚持,而是选择了坚持才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满怀激情地说。
与会专家指出,战争与战略研究丛书的出版开启了“军学共同体”的开端。军界、学界与地方以军民融合的方式,共同携手推进军事史和战争史研究,为中国的战争与战略研究夯实基础。“这两部译著正反映了战争与战略研究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