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是否名满天下,或许可以从这个人物传记作品的数量上观察出来。
年逾89岁的金庸尽管早已“八风不动”,但或许仍有烦恼,尽管他自己从未真正授权,但十数年来,仅中国大陆,就有多达15种有关金庸的传记出版,其中一些金庸传记的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虚构传主的内容出现。
今年6月,傅国涌所著《金庸传》历经十年,增删修订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这本传记被认为是历来质量最高的金庸传记作品。
十年前此书初版时,曾有所波澜,由于旧版中讲述了金庸吝啬、寡情、世故种种,并试图“让金庸走下神坛,还给世界一个真实的人”,一度引发金庸的不快。
十年来,傅国涌陆续搜集更多材料,曾到浙江的档案馆查阅金庸早期档案,两次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访学,浏览了《明报月刊》《明报》(缩微胶卷)、《明报周刊》等金庸手创的报刊,金庸下属石贝女士等人的回忆也提供了许多新材料—这些人对金庸的生活习惯、个性、口才等都有第一手的具体回忆。
在新版的《金庸传》中,删去的章节主要是金庸卖掉《明报》以后的晚年岁月。傅国涌认为,此时的金庸享受盛名、鲜花和聚光灯,对时代已没有多少真正的影响,时代在他身上也少有印痕。虽然他始终是媒体关注的对象,但对于传记来说却是无足轻重。
金庸研究虚假“繁荣”
在学者严晓星看来,这些年以研究名义出现的粗制滥造的金庸传记/准传记,已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本来可以开展起来的、甚至开展得很好的真正的金庸生平研究。
严晓星研究金庸已有十数年,曾出版《金庸识小录》,书中附有四万字的《金庸年谱简编》,是迄今最为翔实的金庸生平系年。
“我印象颇深的是,有个传记里提到金庸跟他的表姐蒋英(钱学森夫人)以前就认识。事实上,蒋英是在很晚后才知道有金庸这个表弟的,她在此之前不可能跟金庸有接触,这个传记明显是在编造。”严晓星告诉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