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 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外联局、中国文化报社承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协办的《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新书座谈会在京举办。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并致辞,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主持座谈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老同志代表资华筠等在座谈会上发言。周巍峙、王昆、郭淑珍、贾作光、马长礼等老艺术家、老文化工作者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蔡武在发言中说,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党中央制定了“文化先行,外交殿后”的方针,对外文化交流成为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与外界打交道的极少数选择之一。回首当年那一段如诗如画、波澜壮阔的对外文化交流岁月,阅读和倾听老一辈艺术家的深情回忆和心路历程,使我们当代文化工作者充满了敬佩之情。可以说,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是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非常深远。
蔡武还对《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表示了肯定。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精神力量和事业指南。翻开这本墨香四溢的新书,一份厚重历史感、一份感动之情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饮水思源,老一辈艺术家心系祖国的高尚情怀、奉献精神,对艺术永无止境的执着追求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集中体现,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不断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刘承萱在发言中说,回顾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走过的60多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老一代文化工作者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指示,在复杂恶劣的历史背景下,在艰苦环境甚至硝烟弥漫的战场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他们卓有成效的文化外交活动,为我国打破西方封锁、树立新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天我国对外文化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些曾经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已逐渐老去,甚至很多已相继辞世。作为亲历者,他们带走了很多珍贵的记忆和令人感动的历史片段。为了挽救这些珍贵的资料,在老艺术家的积极倡议下,在蔡武部长、赵少华副部长的亲切关怀下,在外联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中国文化报社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任务,在《中国文化报》开办“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纪念专栏,并在此基础上结集出版,组织编辑《金色记忆》一书。
刘承萱表示,阅读《金色记忆》,重温早期文化交流的艰苦与磨难,感受老一代文化艺术工作者所走过的风风雨雨,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文化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更大更多的成绩。
由蔡武题写封面、赵少华主编、作家出版社最新出版的《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一书是关于1949年至1966年间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口述回忆录。该书共收录37篇文章、3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通过周巍峙、田华、王昆、吴祖强、资华筠、郑小瑛等老一代文化艺术工作者对其亲身经历的深情回忆,真实记载和生动呈现了新中国早期的对外文化交流往事,抢救性地收集、整理了那段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其中,不少史实和图片属首次披露。
据悉,2009年,在周巍峙、资华筠等老一代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建议和支持下,文化部秉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同时也为了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决定由文化部外联局牵头、中国文化报社具体负责实施,在《中国文化报》上开辟“岁月如歌——新中国文化交流早期记忆”栏目。中国文化报社国际部的数位记者,多次走访亲历1966年之前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历史的文化艺术界代表,记录下留在他们记忆中的难忘故事,并在报纸上刊发。这些文章被收录在《金色记忆——新中国早期文化交流口述记录》一书中,成为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
发布会现场还演示了中国文化报社与天智通达公司合作推出的苹果iPad版《金色记忆》,该书将于近期在苹果商店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