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香港大学教授Wayne Cristaudo著作《力,爱与恶》出版

时间:2012-08-14 08:08   来源:凤凰网读书

  《力、爱与恶》英文版封面

  一部关于人类创造与毁灭的自省之书

  香港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研究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韦恩· 克里斯陶德(Wayne Cristaudo)教授专著《力、爱与恶》将于今年9月份由浙江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作为二十世纪著名历史学家与社会哲学家家尤金·罗森斯托克-胡絮(Eugen Rosenstock-Huessy)思想的研究专家,韦恩教授对二十世纪犹太现代哲学有着极为独到的见解。

  其代表作《力、爱与恶》是一本解读人类历史、思想史和宗教史中关于“爱”如何平衡、操纵、变化为一种博大而永恒的“力”,又是如何失衡、偏激、蜕变为“恶”的哲学自省之书。韦恩将他广博的学识、生命里的经验、他对苦难文学的偏好,以及摇滚乐的见解,都融汇在这本书的写作之中。而其行文中,通过“力”、“爱”与“恶”这三个词汇之间的互动与语义转承,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部时经十年的自我反思与痛苦沉淀的个人小历史,也为我们展现了自宗教史发端的那个时刻起,人类社会中那创作力与破坏力相互角逐的一种文化场域。

  韦恩认为,世上无纯爱,“爱”只是链接庞大的人类哲学天平的一个符码,该天平的以“POWER”为平衡器,一头是“LOVE”,另一头则是“EVIL”。但“POWER”这一词汇,使我们在阅读时以及之后的翻译工作中感觉尤其为难,power究竟应该理解为“权力”还是“力量?”我们怎样在阅读中寻找韦恩笔下的“权力”与复杂的福柯式的“权力”框架之间的关系?行文中194个power出现在对繁复的历史文献的文本解读中,出现对在流行文化的分析中,出现在对宗教神学那史诗般教义的解构中,它们承担了远不止于“权力”、“力量”这些直译中文词汇的含义。另一方面,“POWER”这一词汇在很多社会科学的“权力结构”语境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对《君主论》、《疯癫与文明》,对尼采的“权力意志”的解读,基本是上遵循着社会科学传统中对权力理论和欲望理论的批判与重建;而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形式的表现以及主体性的挣扎在本书的阅读中也有所彰显。但韦恩写作本书的目的并不在此,而他笔下的“POWER”一词的意义建构也不止于此。“POWER”并不止于权力。他认为,“POWER”彰显了某种原生性的、自然性的哲学力量,它远于阶级的出现、国家的诞生而扎根于人类的行为互动与情感建构中,并呈现出有如忧欢双面神邸一般的视觉化的表征。“爱”以及由“爱”的迷狂、偏执、绝望、无能而产生的邪恶,或邪恶以“爱”之名义以一种破坏性的力量,重新建构了现代社会的关于“自我”与“他者”的图景。

  力量、爱与邪恶就如社会命运的转轮,在韦恩的理论框架中,是它们在循环往复、螺旋性地推动着现代社会褫夺自身的人文尊严和科技理性,也推动着他反思当代理论的不满。“该书始于对众多当代哲学和社会理论的方向和成果的深刻不满。这一不满源自于上个世纪社会哲学造成的破坏性的负面的现实。主要在于它为某一特定的人群寻求正义或更多的权力,它没有视爱为真实的力量,反而倾向于关注社会权力的标石和界限。”

  这是一本有趣而复杂的哲学小书。它带领我们看历史,却在诗意的描绘中有意地忽略了历史中的金碧辉煌和繁华胜景;它警醒我们在那些推动历史的力量之下,爱与邪恶之间那灿烂如夏花的欢娱与仇恨;它引导我们在摇滚乐、诗歌、戏剧与宗教典籍的表演中欣赏生命的寂寞与华美但又为我们深描了在文学与艺术的语言下日常生活的自我沉沦;它以巴洛克式的语言给予那平凡极致的爱与邪恶一种哲学的立场,它谈到了爱、谈到了挣扎之后的爱无力,以及每一张爱的面孔下所隐藏的邪恶。

  【作者简介】

 

  韦恩· 克里斯陶德(Wayne Cristaudo)澳大利亚人,博士学历,任教于香港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职称,欧洲研究项目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主攻俄罗斯哲学、欧盟政治等。学术专著有Power, Love and Evil: Contribution to a Philosophy of the Damaged等。

  Dr Wayne Cristaudo is the Division Head (West Studies)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is the Divison Head of the West Studies. He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eputy Head of the 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He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2005.

  Profile:

  Dr Cristaudo holds a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nd a MA from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efore coming to Hong Kong, Dr Cristaudo was Director of the European Studies Programme at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He teaches courses on European national identities, European ideas,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s well as European cultural traits. His research areas are European philosophy,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ology. His lates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writings of Eugen Rosenstock-Huessy and Franz Rosenzweig. Dr Cristaudo speaks German.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