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图书《舌尖上的中国》首发 沈星助阵发布会

时间:2012-06-20 13:25   来源:人民网

  沈星助阵发布会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就成为中国全民议论的焦点和话题,而这部纪录片的姊妹篇——图书版《舌尖上的中国》也已经由凤凰出版集团正式出版。19日下午,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新书首发仪式,发布会上,著名主持人沈星和美食家黄珂表达了对影片的喜欢和对新书出版的期待。被夸为美女的沈星认为,美丽会褪色,美食能传承。而黄珂更是在现场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去他家尝尝家常菜。

  陈晓卿:主角非食物,而是人

  《舌尖上的中国》5月14日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和收视效果。该片用镜头下的“美食”传递着中国社会悄然发生的变化,以独特的人文视角表达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

  该片的总导演陈晓卿认为,每一集的主角并非食物,而是人,“人如其食,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魅力不仅在于让世界通过美食了解中国,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恩和自然的敬畏。

  著名美女节目主持人沈星对于陈晓卿的看法表达了认同,“的确如陈导所说,美丽的颜色总会褪色,而美食能实实在在传承下去。作为一个电视人我非常能够体会到《舌尖上的中国》在拍摄过程当中,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每个镜头,还有包括每一次的寻找,还有你对食物是不是真的非常非常热爱,无一不可才能够完成这样一部作品。”

  新书呼吁:别让美好成回忆

  在人们热情表达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喜爱,分享家乡美食的时候,另一种声音也在回响:“这美得完全不像是纪录片,而像一部宣传片。”这声音正是对近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回应,甚至有网友写了另一个版本《舌尖上的中国》:“冬天来了,当我国东南某地的人们用蓝矾为韭菜保鲜时,华北平原上正有人忙着把旧皮鞋做成胶囊……”

  在食品工业产品线面前,传统食物的手工炮制日渐弥稀、也无力抵挡,人们习惯了机器加工而成的腊肉,方便快捷的工业化却带来了洪水猛兽般的食品安全问题,足够的食物,却没有足够的安全。《舌尖上的中国》适时出现,更替人们表达了对食品安全的忧虑。

  观众对片中不少传统的加工方式印象深刻。在云南诺邓,村民用传承几百年的古法熬制井盐,火腿要腌制3年之久才能面世;在香港,和兴腊味家为保证品质,腊肠全部用手工制作,仅仅是肠衣就要存放1年以上;广西柳州阿亮家的祖传酸笋至少还要3天时间才能出缸,可第2天有人要来买笋,他决定推掉订单;下尧村民用植物的叶子给糯米上色……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人们体味到久违的感动,这种感动来自人类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和珍视,也有都市人心灵深处的某些缺失,更有人类对自我劳作的认可和尊重。《舌尖上的中国》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大家,尊重食物也是尊重人类自己和共有的未来。而《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显然表达出了人们心底的呼吁:别让美好仅剩回忆。(蔡震 刘凯)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