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儿子不再叛逆,父亲却已老去—孙睿《路上父子》发布

时间:2012-06-19 13:20   来源:凤凰读书

  近日,作家孙睿新长篇《路上父子》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6月17日父亲节当天,在彼岸书店举办了“《路上父子》--孙睿的亲情之旅读者沙龙”,沙龙中孙睿与读者一起回忆、交流“80后”一代人“与老爸一路同行”的日子,吸引了众多青年读者。

  扛起“80后”的现实主义大旗

  孙睿不喜欢“80后”这个称谓,写作路子也的确和其他“80后”作家不同,但生于1980年的他似乎又“难逃此劫”。

  眼下比较活跃的“80后”作者分三类,一类在奇幻、盗墓、穿越类写作中忙碌着;一类在为初高中生写课外书,业内称为青春文学。还有一类在坚守现实主义阵地,但写出来的不多,孙睿正是这类创作走在前面的人。

  《路上父子》书中,语言平实晓畅,节奏舒缓、情感真实,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父子两代人在平凡琐碎生活中的疏远、隔阂,也写出了一份抹不去的牵挂与温情。书中的这一对“路上父子”,在父亲劳碌一生终于开始追寻梦想、儿子奋斗拼搏却正当困惑迷茫的坎上,由于一次骗局,重新发现并理解了对方。小说对“50后”及“80后”两代人的父子关系有着深入而细致的刻画,在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父亲的老观念、老想法有时看起来不免落伍、滑稽但却也有着值得信任和坚守的价值,而孩子的观念十分适应这个“失去信任”、乱象丛生的社会,在老一辈看来是“十足不妥”的处世方式,却也含着对生活的理解和真知。

  虽然对大多数青年读者来说,并未曾经历一次如此奇妙的“亲情之旅”,但小说中两代人精神上回家--离家--回家的过程,却非两位主人公独有,孙睿以现实主义的精确笔法,写出了一代人成长之后的思考和担当。

  “80后”用来描述一代青年,从来不是一个精确的文化概念,而今,孙睿这一代“80后”已经三十而立,步入人生的新阶段,他们正以《路上父子》这样充满对人生体谅和思考的作品观察时代变迁,走上更深远开阔的文学之路。

  父与子,永恒的主题

  孙睿说,他们这一代人,从来不认为父亲是英雄,甚至觉得父亲有点傻。“说话办事儿都傻。”可以说,“80后”与父辈的关系又普通又特殊,八十年代是新中国巨变的源起,时代的变化把“80后”和他们的父辈隔在巨变的两端。往前看“90后”,往后看“70后”“60后”甚至“50后”,他们和父辈都没有横亘着如此强烈的时代因素。《路上父子》正是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正视和反思他们的父子关系后交出的一份独特答卷。

  “以后你当了父亲,就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做了。”这句话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可能,你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可能你会想“等我当了爸再说吧”。世界上关系最近又时而最远的两代男人之间的故事总让人神往,做为父亲,看着那张和自己越来越像的脸,看着那个越来越强壮的肩膀,有自豪也有无奈。关于父与子,孙睿有句名言“从儿子挣钱的那一刻起,父亲在这个世界上作为父亲的价值便消失了。”可是实际上,等你挣钱了,离你也长出一颗父亲的心不远了。

  《路上父子》中说,“怀旧,是最好的下酒菜。看见故人,总会心生美好,让人怀念起过去的时光和年代,即使那个时代的生活并不如现在。不知道是那个时代本身有价值,还是因为已经失去了,不会重来,这样的一切东西都有价值。”

  孙睿正是秉着这样的初衷创作了《路上父子》,这并非是针对父辈的独立宣言,而是做为已经走向成熟的一代人,发出与父辈真诚对话、相互理解的呼声。

编辑:刘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