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记者与真相》新闻“故事”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1-06-13 11:01   来源:光明网

20世纪40年代末,约瑟夫·普利策二世和儿子小普利策跟约瑟夫·普利策的半身塑像合影。

  美国新闻界普利策奖的“公共服务奖”,几乎是“家喻户晓”。然而,遗憾的是,引起人们关注的总是被报道的事件本身,新闻工作者被撂在了史册之外。新闻界和学术界对普利策金奖90余年的获奖报道没有作系统研究,对获奖报道的选题、调查、修改、定稿以及背景等缺乏了解,民众包括新闻界后辈对得奖报道背后故事了解就更少。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记者与真相——普利策金奖的故事》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

  从1917年创立至今,普利策奖走过一个世纪的征途,穿透历次战争的硝烟、政治丑闻的迷雾和社会问题的困扰,矗立在其最高处的金字招牌是其新闻奖项中的“公共服务奖”(普利策金奖)。这个通常只颁给那些系列报道严重社会问题的报纸的奖项,成了美国报业媒体梦寐以求的金苹果。美国业内以赢得普利策金奖的多寡来判断报纸优秀与否。达到5枚的当前最高记录,《洛杉矶时报》用了61年的时间,而《纽约时报》则花了86年。在美国报业每况愈下的今天,这个奖项依然代表着新闻界的最高褒扬,它的魅力何在?《华尔街日报》洛杉矶分社的前副社长罗伊·J·小哈里斯以资深专家的角度,撰写了这本《记者与真相——普利策金奖的故事》。

  容易忘记历史或许是世界上所有年轻人的通病,所以本书作者说:“这本书是写给那些想要了解近期和过去重要新闻作品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们的,关心新闻和社会互动关系的美国历史爱好者也能在这本书中发现它的价值。”当报业面临读者群的缩小、互联网的挑战和营业利润的滑坡时,新闻从业者永远不能抛弃的一条守则是“社会责任”。

  全书开篇便是2005年的卡特琳娜飓风。当暴风雨阻断新奥尔良的一切公共交通和通信线路时,《时代花絮报》和《太阳先驱报》的编辑人员坚守“孤岛”,记者们则各显神通送回一线的真实情况。在随后的系列报道中,记者们逐条核实传闻,澄清谣言,“坏事是有的,但我没有看到杀人、强奸、割喉咙之类的事情”。客观、权威的报道最终使普利策金奖破天荒地颁发了一次“双黄蛋”,两家报纸并列获得了2006年度的“公共服务奖”。

编辑:刘承思

相关新闻

图片